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误区

2018年12月20日 834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别看它也叫瘤,但它其实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畸形。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并非肿瘤,因此一般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较难发现,故又称其为隐匿性血管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顾名思义,它的名字跟它的结构有关,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这些畸形血管紧密相贴,血管间没有或极少有脑实质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大多位于脑组织内,也有少部分位于中颅底硬膜外。它的临床表现多为头痛、颅内反复出血、癫痫等。

  临床上对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放射治疗,较推荐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基于本病的自然病程,对无症状的或仅有轻微头痛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

  2、手术治疗。有明显症状如神经功能缺失、显形出血(即使仅有1次)、难治性癫痫、病灶增大或有高颅内压者均应手术治疗。尽管部分癫痫能用药物控制,但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癫痫发作频率,减轻严重程度,病人术后能停用抗癫痫药物。因此对此部分病人也主张手术治疗。由于怀孕能增加病灶出血可能,故对准备妊娠而对明确有海绵状血管瘤的妇女应建议先手术切除海绵状血管瘤,而对怀孕期间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除非反复出血或神经功能症状进行性加重者一般建议先行保守治疗。儿童患者由于病灶出血可能大以及潜在癫痫可能,是手术的强烈指征。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全切除病变,消除病灶出血风险,减少或防止癫痫发作,恢复神经功能。

  3、放射治疗。常规放疗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对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不肯定,而且放射线有诱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能。因此仅对位于重要功能区或手术残留的病灶才辅助放疗。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放疗对控制癫痫有效。

  海绵状血管瘤为良性病变,预后良好,手术治疗能有效地防止出血和控制癫痫的发作,多数病人手术后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或学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