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还需警惕“腿梗”病
2016年01月30日 1152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月前,科室来了一名90岁高龄、长期卧床的植物人患者,家属说,老爷子3天前出现脚趾青紫,3天后小腿也紫了,脚趾也由青紫迅速变黑,腿脚发凉,老人不停的呻吟,这才引起家属注意。到医院一检查,方知老人患了“腿梗”病。因为就医过晚,老人下肢已经坏死,无法医治。入院当天,因腿部坏死组织吸收、并发感染,老人又出现高热、多脏器功能损伤,险些丢了性命。
腿梗和心梗、脑梗一样,十分凶险。患病早期,可以出现下肢疼、麻、凉,步行一段距离后症状明显,歇息后可减轻,即“间歇性跛行”。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出现下肢疼痛难忍、抱膝而坐、夜不能眠,称作“静息痛”;晚期,就会出现足趾破溃、发黑坏死甚至是截肢,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尽管该病在老年人发病率已达到10-20%,5年病死率死亡率达到30-70%,却仍不为老百姓所认识,甚至未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本例患者因老人是植物人,不能表达不适症状,家人亦无相关常识,导致悲剧发生。
腿梗病的学名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在下肢的表现。主要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但也有其他特殊的病因,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外伤、动脉栓塞等。
下列老年人群是腿梗病的高危人群,应引起大家高度警惕:
1、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
2、长期卧床且伴有言语表达困难或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
3、患有房颤,尤其是患病后未应用抗凝、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的老年患者。
上述人群如出现下肢疼、麻、凉症状甚至足趾溃疡、青紫发黑或查体发现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血管彩超等,以免误诊漏诊。
及时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应用扩血管药物增加下肢血流,应用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稳定斑块药物,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戒烟等可使下肢缺血率降低20%-30%,延缓腿梗病进程。如果病情进展迅速,切忌延误,要立即就医,进行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外科手术等治疗,以期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患肢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