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防!孕妈妈须警惕的3种病
2017年12月28日 9458人阅读
今年6月底,34岁的吴女士喜迎二胎。作为一个六岁健康宝宝的妈妈,吴女士自认对怀孕这件事已驾轻就熟,按部就班建卡、产检就是。但渐渐的,事情和她怀大宝时不一样了,最近一次产检时发现,腹中胎儿明显偏小,发育竟迟缓了两周。
怎么会这样呢?在饮食上一向讲究的吴女士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医生仔细一问,才发现虽然她每天都进食大量精细蛋白质和蔬果,却忽略了主食。
原来吴女士在看新闻时听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自己年龄又接近35岁,存在这个病的高危因素,担心会出现糖代谢问题,主动缩减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这让医生哭笑不得。
医生提示,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中国迎来了新的生育高峰期,这几个孕期问题需要引起孕妈妈们的注意:
孕期营养不良
在不愁吃喝的年代,很少有人觉得自己会和“营养不良”这个词搭上边,但实际上,“营养不良”的孕妇并不在少数,单是贫血这一情况,就出现在超过20%的孕妇身上。
这两类孕妇最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❶ 妊娠剧吐:约有半数妇女在怀孕早期会出现早孕反应,包括头晕、疲乏、嗜睡、食欲不振、偏食、厌恶油腻、恶心、呕吐等。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致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容易导致维生素B1、维生素K等维生素缺乏症,进而引发严重的后果。
❷ 膳食不均衡:许多孕妈妈摄取过多的肉类、水果等食物,积累了大量糖分、脂肪和油脂,但又对微量元素摄取不足,营养过剩的同时又属于营养不良。而有些孕妇喜欢用水果代替正餐,或摄入过多零食,没有摄取足够的主食,也存在同样问题。
通常情况下,营养不良的孕妇们并非是吃得不够多,而是摄取的营养不均衡。建议孕妈妈们:
少食多餐;
均衡饮食,避免挑食和单一饮食;
根据不同的孕期阶段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调整食谱;
在医生指导下,做好孕期营养监控。
甲状腺疾病
在妊娠期间,孕妈妈的甲状腺功能接受着巨大的挑战,需额外负担胎儿的需求。数据显示,每10位准妈妈就可能有1个受到甲状腺疾病的侵扰。
而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对胎儿发育影响巨大:
✪ 妊娠期甲减可引起后代神经智力损害。妊娠早期即妊娠的前12周,是胎儿脑发育的第一快速发育期,如果在此时期准妈妈患有甲减,不能为胎儿脑发育提供充足的甲状腺激素,将会影响胎儿脑发育,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 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会大大增加孕妇流产和早产的发生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中,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占85%。甲亢如果没得到及时控制,那么孕妇的流产率、妊高征发生率、早产率、小样儿发生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都明显增高。
另外,妊娠期甲状腺疾病还包括妊娠期孤立性低T4血症、妊娠期发现的甲状腺结节包括恶性结节、妊娠剧吐引起的一过性甲亢等等。
防治小贴士:孕期应做好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监测,由于甲状腺疾病的某些症状如体重增加、乏力、浮肿等容易被误认为是妊娠期的表现而被忽视,所以要特别注意鉴别。在饮食方面,妊娠期孕妇应多吃海带、紫菜、海鱼等含碘食物,以保证胎儿对碘的需要,必要时可以定期监测尿碘。
对于存在以下情况的女性,在怀孕前建议进行甲状腺疾病的筛查:
有甲状腺疾病病史或家族史;
有甲状腺肿和甲状腺手术;
同位素碘治疗史;
既往有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增高或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者;
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或家族史者。
妊娠期糖尿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报道,中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5%~3.1%。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在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GDM患者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糖代谢,但将来患II型糖尿病机会增加。
病因:在妊娠早、中期,胎儿不断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葡萄糖,导致孕妇空腹血糖约降低10%;而到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为维持正常糖代谢,胰岛素分泌量的反应性增高,而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代偿这一生理变化而出现糖耐量异常。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明显提高孕妇围产期的安全性,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正常妊娠而无高危因素者一般在孕24~28周进行采血化验筛查,而高危因素人群在首次孕检时就应接受筛查。高危因素包括:
孕妇年龄超过30岁;
孕前体重超过60千克;
妊娠体重增长过多;
有糖尿病家族史;
有吸烟史;
妊高症或有既往不良妊娠史等。
(转发扫码,进入微医助孕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