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大暑“防中暑指南”请收好

2017年08月03日 11773人阅读

中暑是人在高温环境下(气温超过34℃就有可能发生中暑)发生的急性疾病。


由于身体产热量不断增加,能量不能及时散发,体温失调,引起过度蓄热,同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失盐从而发生中暑。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或有强烈的辐射热也可能促使中暑发生。

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体弱多病、过度疲劳等也易引起中暑。中暑大多有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心慌、口渴、多汗、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体温升高,血压下降,脉快而细,甚至出现昏迷或抽筋等症状。

以下几类人群更容易中暑,这个夏天要当心了。

01
喝水少的人

水分补充不够,不利于身体排汗散热。需要提醒的是,喝冷饮并不能防止中暑,还会使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体内无法散发,使中暑的几率更高。

02
出汗太少的人

先天汗腺不发达,或使用了某些可能抑制排汗的药物,会让身体散热功能失衡,更易中暑。
这类药物包括利尿类的降压药,含“麻”的感冒药,硫酸镁、果导片等导泻药,以及胃复安等肠胃药。

03
腹泻的人

腹泻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过多缺水,进而引起中暑。

04
睡眠不足的人

熬夜或睡眠不足7~8小时的人,通常心肺功能较差,会影响排汗功能,不利于散热。

05
体型肥胖的人

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不容易散热,比瘦人更容易中暑。

06
剧烈运动的人

运动会加速体内产生热量,运动量越大,产热越多,越容易中暑。此外,身体有大块肌肉的人,运动时产热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高危人群。

07
好胜心强的人

压力大、有强迫性格、事事求胜者,夏季容易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预防中暑的措施

不要在强烈阳光下暴晒,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衣服轻薄透气。

少量多次饮水或多吃消暑清热的瓜果饮料、清淡盐水为好。

注意劳逸结合,运动量不要过大。

户外活动时注意防晒,比如戴宽边草帽或颈部裹湿毛巾,随身带清凉油、风油精、人丹等防暑药品。

中暑的急救措施


首先应尽快将病人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休息,解开衣裤,清醒的病人给予含盐的清凉饮品。

用冷水擦身,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敷冷毛巾或放置冰块,帮助身体散热,选服人丹、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物。

如果出现昏迷等重症病人在急救的同时,应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