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来谈脾及脾虚的中医调治
2019年10月18日 834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这些看似不严重的症状,却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没那么舒适,困扰了很多朋友,特别是女性朋友,甚至有些女性朋友在月经失调的同时伴随着这些症状的存在。这就是中医的“脾虚”。
脾的重要功能?
脾是后天之本。脾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在志为思,在形体为四肢及肌肉,其华在唇,在窍为口,在液为涎,通于长夏之气。脾与胃通过经络构成表里关系。常说的中焦,也就是脾胃。
脾的四个主要生理特性、生理功能:
脾气宜升、脾喜燥恶湿
脾主运化
脾主升举
脾主统血
人出生后,生命过程的维持及其所需精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生成,均依赖于脾(胃),为此中医赋予“脾”一个很高的地位:“脾乃后天之本”。
中医的脾就像是运化万物的大地,脾虚就像土地贫瘠则万物不生,所以脾虚的人肯定容易气血亏虚、五脏六腑得不到该有的营养供应、容易早衰,女性的月经病也有一些因为脾虚所导致。
脾是怎么工作的?
简单来说,食物入胃,胃负责受盛、腐熟吃下去的食物,变成食糜,在下传到小肠进一步消化。由胃到肠,一定要通畅下行,这叫胃主降浊。
但到底身体能不能吸收食物里的营养?能不能顺利把营养传输给五脏六腑?都是靠脾来负责完成的。
胃肠吸收的水谷营养物质,通过脾气运化以后向上输送到心肺、头面,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濡润、输布全身,这叫脾主升清。
脾气健运,它工作能力就强,很快把食糜加工成身体所需要的精、气、血、津液,派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肉皮毛,我们就会有精力有活力,气血充盈就会变漂亮。
“脾失健运”,就是脾虚了,脾不好了,不管吃什么营养品,都不能完全吸收食物的营养,五脏六腑得不到气血的滋养,各种问题都跟着来了。
所以金元四大家脾胃论的鼻祖李东垣说:“脾衰则百病丛生,脾衰则一身俱衰”。
如何判断你的脾脏功能?
现在的人往往吃得太好,补得太多,却运动太少,脾胃运化缓慢,功能下降之后,不能正常运化食谷、代谢水湿(食物中的水分)。
久而久之,会出现脾虚标配症状:
1、脾运化失职:腹胀,没胃口,大便不成形或者便秘
2、脾气不能正常升清: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3、脾气升举无力、脾气下陷:腹部坠胀、久泻不止、尿频尿无力、漏尿、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4、脾不统血:便血、尿血、月经出血不止、或淋漓不尽(崩漏)
造成脾虚的主要原因?
1、饮食不规律:吃太多吃太好,积食;熬夜不吃早餐,饥一顿饱一顿都对脾的伤害很大;
2、过分贪凉:吃冷饮没节制,喝甜品太多,不经意间就伤了脾胃;
3、错误服用药物:不恰当地服用偏寒凉药物,导致脾胃受伤;
4、思虑过重:情绪不好,想的太多,影响脾胃运化;
5、运动太少:久坐久卧,运动太少,也影响脾胃运化。
中医解决脾虚的三步骤:祛湿、消食、健脾。
“脾”与“长夏”相应,脾主运化,补给全身,与土能载物、生化的作用是类似的。夏秋之交的长夏时节是土地最有生机的时候,也恰恰是养生脾胃的最佳时机。
1、祛湿
许多的中药具有祛湿的功效,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我也非常注重脾胃的调治。这里不详细展开。只说说日常生活应如何调理脾胃。
祛湿食疗方:五指毛桃20g、茯苓20g、炒白扁豆10g、薏米10g、莲子10g、芡实10g、生姜3片、排骨1根
做法:排骨过水,加入洗净泡好的药材,大火煮开,小火煮40分钟左右。
客家人把五指毛桃称为“广东人参”。此汤性味平和,健脾祛湿、理中化湿,适应广,小朋友、老人都可以喝。用它煲出的汤味道也清新可口。据医案记载,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也喜欢用五指毛桃来治疗脾虚、湿气重导致的腰痛等轻疾。
2、消积食
吃多吃杂了,超出脾胃的运化能力,舌苔会厚腻,口中味道变重,打嗝嗳气都会有酸腐的味道。另外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运化差了还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消积食的食疗方:焦山楂6g、炒麦芽15g、炒谷芽15g、炒鸡内金6g
做法:主要浸泡后小火煮20分钟。连喝3天。
老幼妇孺均可使用,特别对孩子的食积屡试不爽。
3、最后是健脾。
食疗对脾胃的帮助是缓慢而持久的,既是食物又是药物,没有太强的偏性,非常温和。
推荐小米粥。可以适量加点党参水或者红参水,补气健脾。
小米,颜色为黄色,谷物中生命力最强,又是春种秋收,得天地之气最全,得土气最厚,最养脾胃。
中药里面有很多黄色入脾的药,补脾非常好,如党参,黄芪等。
其他健脾祛湿的食材有:怀山药、莲子肉、芡实、薏米、红腰豆、白芸豆等,也可以交替来喝。
总之,中焦脾胃非常重要,无论治疗什么病,都要顾护脾胃。通俗的健康就是吃的进,拉的出,睡得好。这里面脾胃的作用非常重要。要想脾胃功能好,祛湿、消食、健脾要分三步走,除了医生帮助辩证论治处方用药,还要患者自己多多注重日常生活的调理,双方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