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类风湿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附膳食指导)

2018年07月24日 455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针对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我们广东省中医院风湿免疫团队将进行针对性解答,帮助患者朋友答疑解惑。门诊就诊时很多患者会问: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遗传?因为这也关系到下一代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黄闰月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引发疾病的唯一因素。也可能与内分泌、营养、地理、职业、心理社会环境、细菌病毒感染等方面有关系,该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那么遗传因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关系呢?

曾有人按家族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近亲中,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比一般人群高2-3倍。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族中,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10倍!

也有相关研究者对91例患者正常人的一级亲属的患病率进行了家系调查,结果发现91例患者的一级亲属588人中有38人患本病,患病率为6.4625%。 91例正常人的一级亲属664人中共发现7人患此病,患病率为1.054%,结果表明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一级亲属[1]。同时家族内发病的较多,与患者血缘越近的其发病率越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关亲属的人群的患病率较对照人群平均高3.6倍[1]

看到这里可能大部分类风湿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误区,那就是类风湿会遗传给下一代!然而类风湿并不是遗传病,只能说明类风湿的发病会受到相关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决定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性。例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作为遗传因素的其中之一,与类风湿关节炎有密切关联,携带某种 HLA 抗原的个体具有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性[2]。类风湿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有轻微的家族聚集倾向,提示遗传因素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类风湿关节炎不是遗传病,不要过于担心,您的孩子不会因为遗传而患上类风湿。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压力过大,这些是预防类风湿关节炎最好的方法。

说到这里,我们给类风湿患者提供一些膳食指导和建议。

首先是饮食禁忌既然是一个炎症反应,避免或少食具备诱发炎症反应的食物,如:肥肉、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甜食、巧克力、干酪、奶糖、酒、咖啡、茶等,因其易刺激相关炎性介质或通路,引起关节疼痛、肿胀。2017年发表在风湿病权威期刊Arthritis Care & Research》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甜点和含糖苏打水与类风湿症状加重相关[3]。另外,来自美国的研究小组称,过高的盐摄入量可能是引发自体免疫疾病的一个风险因素[4],这个提示我们要做到清淡饮食,跟重口味say goodbye。其次,鉴于该病是一个慢性疾病,长期服药是一个必然手段,病人脾胃常常会受到损害,这时坚硬、生冷、滋腻、辛辣的食物我们就要慎重了,养病先养胃。

饮食适宜篇:总体原则是辨证施膳,饮食定时、适量不能饥饱失常、暴饮暴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营养全面、合理[5]。个体化膳食亦即中医讲的辨证施膳,根据患者证型来指导日常膳食,类风湿性关节炎简单可分为[6]: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

寒湿痹阻证,表现为肢体关节冷痛、肿胀或重着,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晨僵,关节屈伸不利,遇寒痛剧,得热痛减,局部畏寒怕风;或口淡不渴,恶风寒,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或沉紧或浮缓。此型患者可食用较温热性的食物,如鸡、猪、牛、羊、葱、姜、桂皮、药酒及西红柿、橘柑、黄瓜、木耳、干果。

湿热痹阻证,四肢关节或肌肉局部红肿,重着,疼痛如燎,局部肤温升高,下肢关节尤甚,晨僵,活动受限,或关节积液,屈伸不利,或伴发热,口苦口黏,口渴不欲饮;或恶风发热,有汗不解,心烦口渴,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腻或燥,脉滑数或弦滑。此型患者饮食以清热疏利食品为主,如苦瓜、丝瓜、冬瓜、苋菜、米仁粥、薏苡仁、绿豆、萝卜、芹菜、生梨、豆卷等。

肝肾阴虚证,病久关节肿胀疼痛或酸痛,局部关节灼热疼痛,屈伸不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此型患者宜多食补益的食材,如:甲鱼肉、鸡肉、鹅肉、猪肉、牛肉、羊骨髓、胡桃、淡水鱼、芝麻等。

气虚亏虚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麻木不仁,行动不利,面色淡白,心悸,自汗,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此型患者补益气血时应注意不应过于滋腻,影响脾胃功能。如:各种动物肉、肝脏,桂圆、当归、熟地黄、红枣、枸杞。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免疫处于紊乱状态,往往对有些药物或食物比正常人反应更为敏感,故有些病人甚至能清楚地说出吃哪些食物后关节疼痛会明显加重。这样的食物应该“忌口”。所以我们在日常的调养方面显得尤为主要,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自身及季节特点,调节饮食习惯,也是辅助治疗的好方法。精准医疗+个体化膳食指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向培斌.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遗传因素[J].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0,05:281-282.

[2]李笑峰,鲁旭娟. HLA-DR4与抗CCP抗体、抗Sa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 检验医学,2016,10:894-897.

[3]Tedeschi SK et al. Diet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Symptoms: Survey Results From a Rheumatoid Arthritis Registry.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7 Feb 19.

[4]刘石磊. 高盐饮食或引发自体免疫疾病[J]. 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3,(04):50.

[5]徐志锐,林昌松. 饮食起居话类风湿性关节炎[J]. 中国民间疗法,2009,(05):64.

[6]王少萍,郭学兰,康卫红. 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施护[J]. 四川中医,2010,(11):115-1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