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恶性淋巴瘤
2017年11月29日 966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症状
1、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可无或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2、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但肠道深部的淋巴结肿大不易触及,容易导致误诊,本病早期症状没有特异性,当疾病进一步发展时,会出现大便带血、肛门下坠感、大便习惯改变及次数增多、腹痛、腹部肿块、、里急后重。直肠下段的肿瘤肛诊常可触及肠腔内或腔外的质韧新生物。肠镜检查可见黏膜红斑、糜烂和溃疡等
病因
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辐射,化学致癌及毒素等因素合作用有关。
检查
1、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有无淋巴瘤家族史;有无全身症状如发热、体重下降、盗汗、乏力、皮肤瘙痒。有无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有无大便带血、肛门下坠感、大便习惯改变及次数增多、腹痛、腹部肿块、、里急后重。触诊肝脾是否肿大;直肠下段的肿瘤肛诊常可触及肠腔内或腔外有无质韧新生物。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3、影像学检查: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超声和内窥镜等。
1)CT: 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
2)MRI:一般不用于肠道淋巴瘤
3)PET-CT: 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 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肠道可以选择性使用;可以作为CT和MRI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5)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内镜下阳性率高达到50%~80%,
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PET-CT、纤维结肠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治疗
1、Ⅰ和Ⅱ期:首选局部放疗;不适合接受放疗的患者,可考虑单药利妥昔单抗治疗。
2、Ⅲ和Ⅳ期:无治疗指征者可选择观察等待,有治疗指征的患者可参考晚期FL的治疗原则,可以参加临床试验、有症状、威胁器官功能、继发血细胞减少、大肿块和病变持续进展。
3、手术治疗仅限于大出血和穿孔等特殊情况。
预后
病期越早,预后越好;在同一类型和病期中,儿童和老年人预后较差。
预防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本病防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