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小脑萎缩患者诊余体会

2022年08月16日 111人阅读

小脑萎缩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人体小脑组织缩小,细胞数目减少及脑动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可通过综合治疗结合功能训练延缓或阻止病程进展,改善症状。

现将我处经治的一例小脑萎缩患者治疗经过记录如下:

患者,女,47岁。

于21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言语不清,行走不稳,且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神经系统检查:神清,言语障碍,发音不清,步态不规则,基底宽,四肢肌张力高,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Ⅴ级,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头颅CT示:脑池及脑室增大,诊断为“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

近1个月来走路日益困难,已经无法行走,语言謇涩难懂,且小便频数,夜尿益甚。经“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刻诊:走路困难,自己勉强能站立,缓慢挪动2- 3步,且摇晃不稳,下肢微肿,语言謇涩,小便急,夜尿多,时有失禁,舌质淡红,边有瘀点,苔薄白,中有黄腻苔,脉细。

肝肾主下焦,筋骨痿弱则不能行走。故该患者肾虚是本。

水亏于下,则风摇于上,所以走路不稳;

肾开窍于二阴,主膀胱之气化开阖,肾虚则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急,夜尿频。

当然,肢体痿废、语言不利也与气血不足有关,气血不足,肢体与舌体皆为之不用。气虚血行无力则生瘀,气虚津液运行无力则停聚成痰、水饮。

舌边瘀点舌苔中黄表示有痰、有瘀。下肢肿有水饮内停。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审慎治疗宜补肾益气、养血活血、化痰熄风。

方剂以“行气阳明汤”化裁。

方中重用黄芪以升补胸中大气,且能助气上升,上达脑中,而血液亦即可随气上注。惟其副作用能外透肌表,具有宣散之性,去滓重煎,则其宣散之性减,专于补气升气矣。

当归为生血之主药,与黄芪并用,古名补血汤,因气旺血自易生,而黄芪得当归之濡润,又不至燥热也。萸肉性善补肝,枸杞性善补肾,肝肾充足,元气必然壮旺,且二药又善赞助当归生血也。用乳香、没药者,因二药善开血痹,血痹开则痿废者久瘀之经络自流通矣。用鹿角胶者,诚以脑既贫血,其脑髓亦必空虚,鹿角其所熬之胶善补脑髓,脑髓足则脑中贫血之病自易愈也。

怀牛膝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磁石补肾益精,两药既能补肾以治本,又可因其下行特性防止生黄芪升举过度,助火生风。

肉苁蓉补肾润肠;石菖蒲、炙远志、茯苓,化痰、开窍、宁心、安神;僵蚕、天麻、全蝎虫类药,善入络,入络剔邪,化痰熄风。

炒枳实行气,化痰消痞,有助活血消痰。诸药合用,药证对应,补泻兼顾。

月余,见效。后期调整服药4月余症状不断改善,能在室内慢走,二便自理。

在临床上,橄榄-脑桥-小脑萎缩并非罕见但多数为散发性,只有个别病例为遗传性。

该患者因突然发病,且症状进行性加重,思想负担很重,对疾病怀有恐惧感,表现出焦虑、紧张、悲观。在后期的回访中,“行气阳明汤”客服在解释病情的同时,尽量给予了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改变心态,对疾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信心,同时积极配合“行气阳明汤”医生组总结的康复功能训练。

患者经过五个多月的治疗及护理,病情好转,言语表述较前清晰,能独立行走,且速度较快。但因小脑萎缩病程呈缓慢进展,所以坚持功能锻炼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延缓疾病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患者停药前,“行气阳明汤”医生组给予了详细的健康指导。

包括加强脑的锻炼,经常看书报,听广播,使大脑正常运转,推迟脑细胞的老化,延缓小脑萎缩的进程。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改善全身及脑组织的血液循环,激发脑细胞的活性,促进脑细胞修复再生,使受损脑组织恢复功能。

该患者随访至今,病情仍稳定,症状无加重。

中医治疗小脑萎缩重在辩证,如锥体外系早期亦可出现肢体僵硬、动作迟缓震颤等,易误诊为小脑萎缩。因此,在辨治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时必须病证结合,既要掌握该病的现代医学基本病理特征,又要结合中医证候特点,全面综合分析,病证有机结合,深化对其认识。

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症状表现多样化,早期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后突出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头晕、行走不稳)和锥体外系症状(动作迟缓、动作笨拙),这些都符合神经变性疾病的临床特点。

和营卫、取阳明、调虚实是为“行气阳明汤”方论之本。表现在临证上,“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主张疏利三焦气机、制阳明之火、补虚与泻实并举,以期升阳益髓,除痰化療,解毒散结,使脑气充盛而络脉畅达,病变组织得以修复,则诸症可安。

其阳明有实热者,加石膏以清阳明之热,仿《金匮》风引汤之义也;

营卫经络有凝寒者,加附子以解营卫经络之寒,仿《金匮》近效术附汤之义也;

若其痿专于腿,可但用牛膝以引之下行,若其人手足并痿者,又宜加桂枝兼引之上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