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不起来”和“瘦不下去”之间,你只差这份中医调理清单
2017年11月04日 1043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生活中,有这样两种“极端”的人,一种是“怎么吃都不胖”的瘦子,另一种是“喝凉水都长肉”的胖子。
专家指出,其实这两种体质的人身体里藏着不少健康隐患,而“吃不胖”、“瘦不了”只是外在的表象。
BMI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体重的分级方法。按照2003年原卫生部颁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体质指数(BMI)低于18.4为偏瘦,超过24为过重,超过28为肥胖。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每个人都应该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23.9之间。
为什么有些人“瘦不了”
多痰少气脾肾虚
从中医角度来讲,胖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黄帝内经》最早将胖人分为“膏人”、“脂人”、“肉人”三类。中医学认为,肥胖和个人的体质关系密切。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研究的平和、阳虚、阴虚、痰湿、湿热、气郁、气虚、血瘀、特禀九种中医体质类型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与肥胖关系最密切的是痰湿体质。
中医理论认为,肥胖的病机主要是阳气虚衰,痰湿偏盛,即“多痰”和“少气”,主要与脾和肾的功能有关。
脾气虚弱则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
肾阳虚衰,则血液鼓动无力,体内水液无法正常地蒸腾气化,导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形成肥胖。
所以,有的胖人是实性体质(实胖),有的则是虚性体质(虚胖)。
调理:分型减肥才有效
人和人的体质千差万别,肥胖的类型和表现也不一样,较常见的有气虚湿困型、胃肠湿热型、肝气郁结型三种类型。
气虚湿困型
这类人大多胖而不壮,松垮虚浮,食量不大,伴有疲倦乏力、肢体困重、腹胀便溏、尿少、四肢浮肿等症状,调理以化湿、运脾、补肾为原则。
日常饮食宜选择具有燥湿健脾补肾功效的食材,如赤小豆、薏米、白扁豆、荷叶、茯苓、山药、板栗、芡实、枸杞子、桑葚、黑芝麻、海参、银耳等。
穴位按摩可选取太白、丰隆、胃俞、阳陵泉、脾俞、肾俞、内关等重点穴位进行按揉,以达到祛湿化痰的效果。
胃肠湿热型
这类人大多胖而壮实,食欲旺盛,吃什么都香,或有便秘、口干舌燥、怕热多汗等表现,调理以清胃泄热为原则。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选择入脾胃经、具有清热作用的凉性食材,如绿豆、苦瓜、黄瓜、苦菜、丝瓜、莲藕、生菜、萝卜、梨、柚子等。
按摩可选取内庭、天枢、上巨虚、下巨虚、脾俞、大肠俞等重点穴位进行按揉,可起到抑制胃肠蠕动和胃酸分泌的作用,从而减轻饥饿感,达到减肥的目的。
肝气郁结型
这类胖人大多易怒,常感觉胸胁胀满,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等表现,调理应以清肝泻火为原则。
饮食宜选择入肝经、具有清热平肝功效的凉性食材,如西芹、菠菜、荠菜、马齿苋、蘑菇、玫瑰花、菊花、决明子、茵陈等。
穴位按摩可选取肝俞、胆俞、三阴交、太冲、照海、太溪、阳陵泉等重点穴位进行点揉,从而达到疏肝理气的效果。
为什么有些人“吃不胖”
胃火大,胃过强
从中医角度来看,“吃不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胃火偏盛,中医称之为“消谷善饥”
这类人吃得多却容易饿,同时大多伴随口渴心烦、舌红苔黄、口臭便秘等症状。
这是由于胃对食物的腐熟作用太过,代谢亢进,消耗过多所致,因此多食易饥而且消瘦。
胃强脾弱
这类人在多吃不见胖的同时,伴有大便溏泄,爱拉肚子。
这是因胃消化食物的功能过高,故多食易饥,但脾运化功能减弱,不能正常地将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故多吃也是消瘦,胖不起来。
调理:养阴健脾按足三里
排除了疾病的可能性,假若消瘦比较严重,伴随明显的口臭、便秘或便溏等症状,可以选择用中药调理,一般采用养阴清胃、健脾化浊之法。
食疗:可在健脾丸(党参、白术、陈皮、枳实、山楂、麦芽)基础上加入黄连、山栀子、连翘等。食疗上,可以用党参(或沙参)、淮山、扁豆煲瘦肉汤等以健脾益胃。
按摩穴位:人体有一个调理脾胃非常好的穴位——足三里穴。此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治疗脾胃疾患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帮助调理脾胃。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处,胫骨边缘的位置。
按摩足三里穴的要诀在于,按压穴位的时候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数次。另外也可以艾灸此穴位,一年四季任何时候都适宜进行。
消瘦者还要注意饮食忌宜和日常生活习惯,做到“七分养三分治”。
胃火大的人应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避免食用寒凉性质的果蔬,以免损伤脾胃,进一步加重脾胃虚弱,加剧消化不良和吸收差的情况。
生活有规律,注意饮食有节,细嚼慢咽,多餐多食。平时多选择容易消化又富有营养的食物,如鱼类、豆制品,少进食油腻、煎炒食物以及纤维素含量过多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