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刀不留疤?颠覆对疤的了解

2022年03月27日 784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张医生是运动医学科的医生,不是整容科的医生,但是每次术前谈话都会遇到病人这样的诉求:

“医生,我不想有疤。”

“医生,我要美容缝合。”

“医生,我不要拆线。”

……


很多人误以为缝伤口和缝衣服一样,只要缝的好看,伤口自然愈合的就会好看了。但其实这是错误的,伤口愈合是长出来的,不是靠缝的,缝合伤口是让伤口对合上,让两侧的裂开的组织挨到一起。伤口两侧的断面能否准确地对合,决定了伤口愈合的速度和质量。

其实“美容缝合”≠“无疤”≠“不用拆线”,这三者的关系我也经历了实习医生到主治医生多年的摸索才逐渐清晰,经过很多年缝合技术的锤炼、与整形外科同事讨教经验、处理过很多例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愈合不良的伤口、以及试用过各种缝线和促进伤口愈合药物积累起来的经验之上,在这里给大家做个科普,希望大家术后伤口有个正确的认知,既不要对美容缝合有过分的期待,也不要对疤痕有恐惧的心理。


什么是疤痕

皮肤的瘢痕愈合是人体自卫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皮肤伤口愈合的结果。皮肤由表层至深层,可分为表皮、真皮、皮下脂肪,此三层构造中,真皮层具有许多胶原蛋白,伤口愈合过程中,纤维母细胞会进行胶原蛋白的新生与破坏,此重组的平衡与疤痕形成有关。若仅有表皮或表浅的真皮层受伤,通常可复原,但若深及到真皮层网状层及以下受到伤害,皮肤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伤愈就会形成疤痕。


疤痕产生的原因

1、皮肤张力,包括皮肤组织缺损程度引起的外张力和皮肤组织本身固有的张力。张力大、活动多的部位容易发生增生性疤痕,如下颔、胸骨前、三角肌、上背部、肘、髋、膝、踝关节,足背等。

2、年龄:青年人容易发生,特别是10-20岁发生增生性疤痕比率最高,主要因青春发育期组织生长旺盛,创伤后反应性强,加之皮肤张力大所致;

3、皮肤色素:有色人色素细胞较多,也容易受激反应,黑人疤痕疙瘩的发生率是白人的9倍;在垂体生理活动期如青春期、怀孕期容易发生;

4、感染:反复感染、长期创面外露,肉芽组织过度增生,容易发生增生性疤痕或疤痕疙瘩;

5、异物落入创面:灰尘、滑石粉、纤维以及毛囊、皮脂腺、汗腺残留均可以引起组织反应,导致疤痕增生;

6、手术切口与皮肤的角度:垂直于皮肤的切开,愈合后疤痕最细;倾斜的角度越大,真皮的疤痕就越宽,皮肤畸形就越明显。

7、其他:疤痕增生与内分泌紊乱、免疫学改变等病理改变也有关系。


关节镜是微创手术,术后会不会留疤?

关节镜手术的切口位于关节附近,长度大概在0.5-1.0 cm,看起来非常微创。但是由于手术以后要做很多康复动作,活动关节,预防黏连,因此皮肤反复受到牵拉,会导致疤痕变大。整容手术的切口通常位于皮肤的褶皱处,切口比较隐蔽。而且术后通常保持不动,皮肤不会受到张力的影响,因此疤痕比较小。所以,不能以整容手术的外观要求去评价关节镜手术的术后疤痕。

缝合方法对疤痕是否有影响?

有人认为缝线越密集,伤口愈合就会越好,这也是错误的。缝线其实也是一种异物,会刺激到伤口长疤痕,缝针时针刺入组织会造成更多的组织损伤,所以说,在充分对合伤口的基础上伤口缝线越少越好。

还有人认为缝线越细越好,这个观念也是错误的。缝线粗细的选择取决于伤口的张力,有些部位,比方关节周围,因为要活动,张力大,如果线太细,有可能被扯断,而眼皮上张力很小,所以用很细的线。总体来讲,要根据伤口的部位来选择合适粗细的缝线。

很多人会想要用不用拆的缝线缝伤口,这个也是错误的。实际上,伤口深面我们一般都用可吸收线缝合,但皮肤表面多数情况下不一定适合用可吸收缝线缝合,所以得拆线。

张医生偏爱用可吸收线缝合皮下组织,把皮肤对对齐,减少皮下组织的张力,然后用4-0 prolene聚丙烯纤细小蓝线缝合伤口。病人看到蓝蓝的线觉得很难看,其实拆线以后,比用尼龙缝线细,不会有蜈蚣腿。聚丙烯材料属于惰性材料,不像可吸收缝线会降解,因此也不会有异物反应。


减少关节镜手术的疤痕产生有没有好方法?

方法当然是有的。排除感染、湿疹、自身疤痕体质的因素以外,医生耐心细致逐层缝合、患者手术以后仔细护理伤口,手术以后2周-3个月,皮肤上只会留下可以看到小小的暗色的切口。然后配合去色素的药物,抗疤痕的药物,或者甚至激光、注射的方法减少疤痕。下图两个患者都是男病人,当医生建议祛疤时,患者表示拒绝。

下图也是以为接受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自体肌腱)的女患者,采用皮下缝合,皮肤皮内缝合,减少张力的贴纸以后2年,伤口几乎隐形。


                   • • • • •

“一切以患者优先,竭尽全力帮您解决问题”


张树蓉医生个人简介

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日本神户大学骨科学系深造并获得骨科博士学位,留学期间主要从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损伤及修复方面的研究。2016年回国后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工作,在运动相关损伤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熟练掌握骨科及运动医学常见病的诊疗,对运动后肩、膝、髋、踝关节及肌肉及筋膜的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治疗特色:关节韧带损伤的关节镜微创治疗。自从2020年获得超声CDFI技师证书及运动处方师证书,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超声辅助下精准介入治疗以及再生治疗、以及各种慢性疾病的运动处方。


社会任职

上海中西医学会运动医学青委会 会员上海健康生活促进会运动医学专委会 秘书长上海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国际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ISAKOS)及亚太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APKASS)会员

获奖荣誉

2012 国际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教父奖学金

2016 中国国家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2019 APKASS优秀论文奖

科研成果

(1) 主要研究方向:半月板再生、前交叉韧带自体肌健重建、肩袖术后康复方案、半月板移植、冲击波对关节镜术后疗效恢复的作用(2) 基金2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2002367),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科研启动基金(3) SCI 论著:6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进修经历

2016年5月-2022年6月法国里昂大学骨科辅导医生:Philippe Neyret

2012年10月-2016年9月日本神户大学骨科辅导医生:Kurosaka Masahiro

工作经历

2018年8月-至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

2016年8月-2018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基地住院医师

2012年7月-201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基地住院医师

教育经历

日本神户大学骨科博士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博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