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高血压,积极防治脑血管病(二)

2020年03月10日 803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70%~80%的高血压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20%~30%的高血压发生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很多日常行为习惯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去除就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同一家庭内多人发病的情况常见,与一家人同样的膳食习惯和行为方式有很大关系。

        我国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吸烟、体力活动不足等。

        1.高钠、低钾膳食

        每天摄入少量(2~3克)食盐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必须,但过量食盐摄入(>6克/天)会导致不良生理反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升高血压。研究证明,钠盐摄入量与血压升高呈正比,严格控制钠盐摄入可有效降低血压。钾能促钠排出,钾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而我国居民的膳食特点是高钠低钾。我国南方人群食盐摄入量平均为8~10克/天,北方人群为12~15克/天,均大大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5克的标准。我国人群每天钾的摄入量只有1.89克,远低于WHO推荐的4.7克。高盐膳食不仅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心脏病和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每日摄入的食盐从9克降至6克,可使脑卒中发病率下降22%,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下降16%。

        2.超重/肥胖

        适当比例的体脂是人体生理活动之必需,过量的体脂会影响健康。体脂轻至中度增加为超重,重度增加为肥胖。肥胖者血液中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引起胰岛素抵抗、血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和炎症因子增加等,造成机体损害。肥胖者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危险分别是正常体质量者的3倍和2.5倍。身体越胖,心输出量就越大,血压就随之越高。

        3.过量饮酒

        高血压的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增加。高血压患者中5%~10%是由过量饮酒引起的。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下降,但随后会升高。大量饮酒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及血压波动性增大。有大量证据表明,过量饮酒是心脑血管病、肾功能衰竭、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认知功能受损和老年痴呆等的危险因素。重度饮酒者脑卒中死亡率比不经常饮酒者高3倍。

        4.精神长期过度紧张

        由于社会高速发展、工作节奏增快、竞争压力加剧、人际关系紧张,使社会群体普遍压力加大。长期过度的心理反应会明显增加心血管风险。人在紧张、愤怒、惊恐、压抑、焦虑、烦躁等状态下,血压就会升高,并增加心血管病风险。有心血管病史者,心理压力增加会使病情复发或恶化。

        5.吸烟

        烟草中含2000多种有害物质,会引起交感兴奋、氧化应激,损害血管内膜,致血管收缩、血管壁增厚、动脉硬化,不仅使血压升高,还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猝死和外周血管病发生的风险。被动吸烟同样有害。婴幼儿尤其容易受到二手烟中有毒物质的侵害。孕妇主动或被动吸烟,烟草中的有害成分通过胎盘而直接损害胎儿的心血管系统,这种损害对下一代可能是永久性的。

        6.体力活动不足

        我国城市居民(尤其是中青年)普遍缺乏体力活动,严重影响心血管健康。体力活动不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适量运动可缓解交感神经紧张,增加扩血管物质,改善内皮舒张功能,促进糖脂代谢,降低高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7.高血压发病不可逆的危险因素

        年龄和遗传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年轻时血压正常,年老时有可能会患高血压。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发病年龄比普通人群早。但是,通过积极控制前述的可控性危险因素,可使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时间往后推移,并减轻高血压带来的损害。

高血压的危害

        要点:高血压加重动脉硬化的进展,导致心脑肾靶器官损害;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心脏病、肾脏病、外周血管病、眼底病;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并发症有“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区,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人数是心肌梗死的5倍。

                  
•••••



        持续的血压升高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严重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

        心脏: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及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受损,最终发生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夜间平卧呼吸困难,劳累或饱食时发生气喘、心悸、咳嗽、少尿、水肿等症状。由于心肌肥厚、缺血和纤维化,左心室肥厚患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心房颤动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易在左心房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如果阻塞脑动脉则引起脑卒中。

        脑: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区,每年新发脑卒中250万人。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7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可引起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脑卒中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脑梗死原因有二,其一是颅内动脉硬化,原位血栓形成,其二是脑外的栓子(例如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脱落)随血流堵塞脑部动脉。

        腔隙性脑梗死是长期高血压使脑小动脉硬化,血管腔狭窄闭塞,供血区脑组织因缺血而坏死软化,形成2~15mm(毫米)的病灶,残留小囊腔,称为腔隙性脑梗死。反复发作出现多个囊腔者,称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可造成脑萎缩以至于痴呆。

        脑出血是因为脑内小动脉硬化变脆,在高的压力下膨出形成动脉瘤,重者破裂,引起脑出血,脑出血的病情凶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是脑卒中的先兆。表现为肢体短暂性的活动障碍、麻木无力,或眩晕、黑矇、失语、吞咽困难,持续数十分钟,24小时内完全恢复,不遗留症状,但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同。1/3的患者将在5年内发展成脑梗死,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也很高。

        肾脏: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造成肾小球损害和肾微小动脉病变,一般在高血压持续10~15年后出现肾损害,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肾功能衰竭。

        血管: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因粥样硬化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有下肢静息痛,甚至溃疡或坏疽。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流把主动脉壁的内膜和中层剥离,形成壁内血肿。典型者可表现为突发的胸腹部撕裂样剧痛,病情非常凶险,可伴休克,甚至猝死。如有间断的胸痛、腹痛伴发热等症状,要注意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能。

        眼:高血压可损害眼底动脉、视网膜、视神经,造成眼底视网膜小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和渗出、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乳头水肿萎缩、黄斑变性等,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失明。



        哪些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血压越高、病程越长,生活方式越不健康,伴随的危险因素越多,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就越严重,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大。血压从115/75mmHg起,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1倍。在50岁以前,舒张压高的危险性较大,而在50岁以后,收缩压高的危害更为重要。不仅血压水平的高低有影响,而且血压的波动程度越大,危害越大。清晨和夜间血压高,会增加靶器官损害及临床事件发生的风险。



        高血压并发症的后果与负担:高血压一旦发生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后果严重。病情重者致死,英年早逝者屡见不鲜;轻者致残,如脑出血引起偏瘫长期卧床,急性期住院费至少上万元,出院后每年医药费至少数千元。患者丧失劳动力,家庭成员长期陪护,给个人、家庭和国家都造成巨大负担。全国每年心血管病花费约3000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