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热死人”不是玩笑,40度以上高温真能把人“烤熟”了
2022年08月05日 5735人阅读
八月伊始,高温热浪开场。据中央气象部门预计,未来十天,全国多个地区将持续37℃以上酷热天气,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9~40℃。“热射病”再次登上各大热搜榜。
多地陆续有人确诊热射病
相关媒体报道,浙江省丽水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已经休克。经过31个小时抢救,还是不幸离世。
河南省郑州一名男子因为中暑突然昏迷,被送到医院抢救时,他身体的核心温度已经达到了42.3度,体内所有的脏器就像在水里“煮”过一样,最终医生诊断其为热射病。
江苏南京一名37岁的装修工人在闷热的室内连续工作4小时后,出现头晕、频繁呕吐等症状,被工友们紧急送往医院,确诊为热射病。
四川省某医院连续收治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多器官衰竭,在转诊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最终去世。
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
持续高温天气下,多家医院急诊科“热射病”患者明显多了起来。
上海天佑医院急诊科主任薛雯介绍道:热射病,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主要指在持续闷热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汗液不能及时排出,热量积蓄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等症状,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甚至多器官衰竭等。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可高达50%。
热射病可分为两大类: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如何预防热射病?
薛雯主任提醒:“在高温闷热天气,中暑已成高发疾病。很多人都觉得“中暑”是个小问题,其实,包括热射病在内的重症中暑非常危险!因此,夏季需要做好相关的防中暑措施。”
户外人员需注意以下几点
a.避免在高温下暴晒
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出行并减少户外活动或运动锻炼。着装选择长袖衬衫、长裤,戴上透气性好的帽子,多穿宽松、轻便、颜色浅的衣物出门,出门前往头部沫一点清凉油。
b.少量多次饮水
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口很渴了才喝水,将随着携带的水壶、水杯罐满绿豆汤或淡盐水,一感觉到渴了就立即喝下,最好是每15分钟喝一次,一次400~500毫升。
c.工作结束尽快散热
可以用冰毛巾擦身体或是风扇进行物理降温。炎热难挡时可用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有助降低血液温度。从室外回到室内,切忌立即开空调,避免感冒。
d.留意身体状态
一旦出现了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应该立即休息,喝凉水降温,如果病情严重,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长时间在室内也要警惕中暑
温度高,室内通风条件差的小环境也容易让人中暑,老年人、体弱多病卧床不起的患者更应该多加注意,即使在家不出门,也应注意开空调或开窗。做好通风,以免中暑。
同时,室内空调的温度也不要调得太低。一般情况下,空调设定到26-28℃比较合适。室内外温差大,人的耐热性会降低,人从空调房出去更容易中暑。反之,当人从高温的室外回到室内,室内的空调温度调得太低时,就可能会出现怕冷、发热、腹痛吐泻、无汗、胸闷等症状。
发生热射病怎么处理?
“临床上不少热射病患者送到医院时,体温40℃以上,昏迷不醒,甚至有的昏迷后由于处理不当造成呕吐误吸。”薛雯主任介绍道,“人体核心温度超过40℃时间越久,肝脏、肾脏、心肌、骨骼肌和大脑受损的程度就越重。严重的情况下,即使救回一命,也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好在热射病虽然危险,只要救治及时,就能很大程度降低危险性。因此,需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
提高对热射病先兆症状的警惕性,一旦出现高温下大汗淋漓、神志恍惚等早期症状,需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
注意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放置于头部和躯干部,或将冰袋置于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严重的热射病患者肌肉会发生不自主的抽搐。这时不要在患者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刻意束缚其抽搐的肢体,可用软物(床垫等)垫在其身下。如果发生呕吐,请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如遇高温下发生有人昏迷的现象,在进行必要的救治措施后,及时拨打120就医,以免耽误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