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人类可能最先消灭的癌症
2018年06月12日 934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杀手。人们所熟知的梅艳芳、李媛媛等女明星均死于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病人群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30岁左右的患者明显增多。宫颈癌虽然很可怕,但宫颈癌是恶性肿瘤中唯一具有“三个唯一”特点的癌症,即:唯一病因明确、唯一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唯一可能基本消灭的癌症。也就是说,只要早诊早治,宫颈癌完全可以预防、早期发现及治愈。
本期,我们特邀请到重庆市肿瘤医院妇瘤科副主任唐郢,他将为我们一一讲述宫颈癌的病因、预防、症状、诊断、治疗、护理、饮食等方面的知识。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宫颈癌在我国是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的妇科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近60万,死亡约30万。中国每年新增病例约13.5万,其中8万人因此死亡。
临床研究发现,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因此女性朋友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筛查和治疗。宫颈癌的癌前普查比任何一种癌都容易。只需要定期做一个很简单的宫颈细胞学检测或(和)HPV检查:用一个小刷子,在宫颈管轻轻的刷几圈,将宫颈外口的鳞状细胞和颈管里的腺细胞刷下来,作成片子,就可以检测出有无癌细胞、有无肿瘤的早期病变、有无细菌感染、有无HPV(人乳头状病毒)感染等等。
多个性伴侣易患宫颈癌
我国宫颈癌的发生,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是高发区常连接成片。各省宫颈癌相对高发区的市、县也常有互相连接现象。总的趋势是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根据29个省、市、自治区回顾调查,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四位,占女性癌的第二位。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十年来,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
现在的研究已经肯定宫颈癌前病变和人乳头状病毒感染是有密切关系的,99%以上的宫颈癌前病变有人乳头状病毒感染,以 HPV-16及18型最常见。当HPV持续感染时如同时合并一些其他的因素,如吸烟、感染、性传播疾病等可能诱发宫颈上皮内瘤变。性接触是 HPV 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避孕套并不能完全阻断HPV 的传播。在性行为活跃的年轻女性中最常见,感染高峰年龄为18-30 岁。
但是,并不是感染了HPV 就一定会发展成宫颈癌,HPV 有100 多种亚型,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50%~90%的HPV 感染可在感染后的数月至2 年内被免疫系统清除,不会导致长期的危害。
吸烟女性患病几率高80%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宫颈癌的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病毒感染: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相关。HPV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具有球形外壳,直径55nm,主要感染皮肤粘膜上皮,导致不同病变。妇女一生中80%可感染HPV,通常在8-10个月内被自然清除,只有少数(5%)妇女呈持续感染状态。人乳头瘤病毒会从受伤的子宫颈上皮、以及子宫颈上皮的“鳞状柱状上皮过渡区”感染细胞。多重性伴侣者会增加感染频率,使得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2、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女性的子宫颈口“鳞状柱状上皮过渡区”在年轻时分布在靠外侧处,随着年龄、生产数增加,这个过渡区会往子宫内部移动。过渡区分布越靠外侧,则受人类乳突病毒感染的机会就越大。所以越早有性行为的女性,其往后的岁月里发生子宫颈癌的机率也越高。
3、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多产、多次人流等。
4、吸烟、吸毒等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增加感染效应,促进癌发生可能。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但很多女性朋友可能还没意识到,吸烟也会增加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率。这种影响会随着吸烟年限,每日吸烟量的增加及不使用过滤嘴而更加显著。据报道,吸烟妇女比不吸烟者患宫颈癌或恶性肿瘤的机会高出50%,尤其是每日吸烟15支或更多,及烟龄达10年以上者,比不吸烟的妇女患宫颈癌的机会高80%以上。如果丈夫或男友是烟民,每天跟他一起生活的女性,患宫颈癌的机会比配偶不吸烟的妇女发病机会高40%。 研究显示,与不吸烟妇女相比吸烟者宫颈局部分泌物所含致癌物浓度较高,致使宫颈上皮更易发生异常改变。而吸烟又可抑制宫颈局部的免疫力。使机体无法及时清除受HPV感染的细胞或已经发生癌变的细胞。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吸烟会增加宫颈肿瘤的发病率了。
5、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
预防宫颈癌的重点是筛查
预防宫颈癌的关键是,普及防癌知识,开展性卫生教育。同时,各位妇女朋友应重视,2年定期进行自身宫颈细胞学筛查或者TCT检查。上述两项检查,可有效筛查HPV病毒,准确率高达95%至98%。对发现异常结果的妇女,进一步检查治疗,把病变阻断在癌前期或早期。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宫颈癌有疫苗可以预防。2008 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发现HPV 与宫颈癌关系的德国科学家Harald zur Hausen,他首先发现了HPV 导致宫颈癌,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证明HPV 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这一重大发现是日后HPV 疫苗研发的根本依据。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疫苗是花钱买一种预防的可能性,鉴于HPV 疫苗并不便宜,个人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同时,即使接种过HPV 疫苗依然要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因为HPV 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高危型HPV。
疫苗可预防,最佳接种年龄12岁
2012年,由美国默沙东公司(Merck)研制成功的一种专门针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疫苗——“加德西”(Gardasil),获得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的上市批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准上市,用来预防由HPV 6、11、16和18型引起的宫颈癌和生殖器官癌前病变的癌症疫苗。目前HPV疫苗在中国大陆还没有通过审批。
资料显示,有70%的宫颈癌是由HPV16和HPV18这两种亚型病毒引起的,每年全球因此死亡的女性近24万人。该癌症疫苗的推出,将是人类首次真正尝试通过疫苗将一种癌症基本消除。
此外,此类疫苗还有英国葛兰素史克的Cervarix。这两种疫苗已经在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全球使用达数千万例。HPV 疫苗是人类首次尝试通过疫苗消灭一种癌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持续HPV 感染演变到宫颈癌的过程可长达15~20 年,所以以宫颈癌发生率为研究终点的临床试验数据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数据来验证。
但是,疫苗的交叉防护能力有限。疫苗最佳接种年龄是12岁左右。年龄的限制并不是绝对的,关键是看有没有性生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张在女性发生性生活之前接种疫苗。临床发现,HPV 疫苗对于无性生活史的女性效果最佳,如果到35 岁仍没有性生活,那么这个时候接种也完全是划算的。而如果有人打算一辈子都不过性生活,那么注射疫苗的必要性也就非常小了。
有过性生活以后就不能接种HPV 疫苗了吗?不是,基本上随时都可以接种,只是性生活一旦开始,感染HPV 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导致疫苗的功效大大地降低了,官方机构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来考虑,觉得不划算。
2013年8月,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完成妇女子宫颈癌筛查项目的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原卫生部副部长彭玉表示,通过多年的临床积累,目前(2013年)已经清楚掌握了子宫颈癌的致病机理,该病将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能够被根治的癌症疾病。她同时表示,中国已经针对子宫颈癌的致病机理研发出了预防性疫苗。目前该疫苗正在三期临床试验阶段,一旦投入市场,将大大降低女性患子宫颈癌的风险。
唐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