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积水手术治疗——三脑室底造瘘
2017年07月11日 766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脑积水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人体颅内脑脊液量超过正常范围,发病率为0。3%~0。5%。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脑积水患儿15万左右。
脑积水可由先天畸形、感染、出血、肿瘤、颅内炎症、脑血管畸形、脑外伤、酸中毒、缺氧、水和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衰竭等导致,患者患病后可出现头围异常、颅内压增高、头颅叩诊呈“破壶音”、落日眼征等症状或体征。
临床上,只有极少数脑积水病例病情会自行缓解或停止发展,但是本病可导致多种障碍,因此小儿神经外科医生多建议患者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小儿脑积水的治疗中,只有极少数患者能够通过利尿、脱水等保守治疗缓解症状;绝大多数脑积水的孩子需要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对于脑积水的手术治疗主要有去除病因手术和脑脊液分流手术。其中,脑脊液分流手术主要为分流管分流手术和神经内镜造瘘手术。
神经内镜造瘘手术是目前国际上治疗小儿脑积水的主流选择,主要是借助神经内窥镜使脑脊液进入蛛网膜下腔。造瘘术临床使用较多的是第三脑室底造瘘。
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借助内窥镜,经过内镜插入到侧脑室,通过侧脑室通过门市孔进入三脑室,找到三脑室底比较薄的地方造瘘。第三脑室底造瘘更符合人体生理性的脑积液循环的通路,如果患儿为梗阻性脑积水的话,脑脊液难以流通到正常地方,此时通过建立内部通道使其能够进行生理性的脑脊液循环。
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的优点在于手术不会引起过度引流,能够避免分流管导致的各种并发症,不需要更换分流管,手术时间较短,创伤小等,但是也存在不足。
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不足主要在于:对患者年龄有一定的要求(2岁以上)手术适应症不够广,更多的应用于梗阻性脑积水,同样可能出现手术并发症,技术及设备要求高,基层医院开展困难。
近年来,神经内镜已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工具中的重要一员,在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作为最典型的造瘘手术可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尤其对于中脑导水管狭窄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成功率高达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