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不自主的眼皮跳动、嘴角抽搐、挤眉弄眼等症状渐进性加重,担心面肌痉挛

2021年10月19日 7871人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对着别人“挤眉弄眼”、“龇牙咧嘴”往往被视作不礼貌的表现。但对于一些人来说,有如此夸张的表情却“情非得已”,这是由于患上了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面肌痉挛。

  疾病进展缓慢 终可严重影响生活

  面肌痉挛(Facial Spasm,FS)又常被称为“面部抽搐”,故而大家也常通俗地称呼这种疾病为“面抽”,是一种缓慢进展的周围神经疾病。

  由于其主要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抽搐为特点,多局限于单侧,故又称为半面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该疾病好发于中年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

▲面肌痉挛发作时,患者表情怪异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沈建康教授表示,面肌痉挛发作的临床表现是以单侧面部的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等,即患者可表现出“挤眉弄眼”、“龇牙咧嘴”等怪异的表情。

  根据《面肌痉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症状从眼睑开始,并逐渐向下发展累及面颊部表情肌等下部面肌。亦有少数面肌痉挛患者的痉挛从下部面肌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最后累及眼睑及额肌。这种不自主痉挛,自己不能控制,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

  临床上,专科医生通常采用Cohen痉挛强度分级评价,将面肌痉挛的严重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

  0级:无痉挛;

  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

  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

  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

  4级: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如患者因不能持续睁眼而无法看书,出现面部疼痛等。少数病患于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可见,随着疾病不断进展,面肌痉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社交困扰和沉重的精神压力,还可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危害。

  “眼睑跳”不以为意 后症状持续加重

  近期,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6A病区收治了一位面肌痉挛患者。年近六旬的钱阿姨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下眼睑跳动,在外院就医诊断为面肌痉挛。患者自述,由于起初自觉症状较轻,未予重视,未进行治疗。

  然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抽搐症状渐渐延及同侧面部、口角,发作时不仅“挤眉弄眼”还开始不自主流涎(口水),这让患者感到羞于见人,整天郁郁寡欢。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期,患者面肌痉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在亲友的推荐下,钱阿姨慕名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寻求治疗方案。

  微血管减压手术助患者摆脱“面抽”

  面肌痉挛病因比较明确,大多数(80%~90%)患者是由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引起,还有部分患者可能由肿瘤、炎症或面神经炎等引起。

  沈建康教授指出,目前针对原发性面肌痉挛,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和微血管减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其中,微血管减压手术是一种通过微创手术,解除责任血管对面神经根的压迫,是目前有望从病因入手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

▲患者小脑血管与面神经根关系密切

  患者入院查体示,右侧面肌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右眼裂变小,口角向右歪斜,神经系统检查无其他异常。

  头颅磁共振检查示,患者桥小脑角血管与面神经根关系密切。结合患者病史及相关检查,可明确诊断。

  沈建康教授团队对患者病情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充分评估后认为,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已影响日常生活,有手术指征,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

  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风险并征得同意后,沈教授在神经外科陈永新博士的协助下,为患者开展了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

▲沈教授为患者手术

  术中,沈建康教授充分保护患者的小脑组织。借助蔡司显微镜(双荧光),可见小脑前下动脉弓形压迫面神经起始区,仔细分离动脉周围蛛网膜粘连,显露右侧面神经,垫入特殊材质垫片将面神经和责任血管分离……历时近3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患者右侧面部即不再痉挛抽搐。经过半个多月的住院恢复,查体各项指标良好,已于近日顺利出院。

  沈教授指出,一些患者在起病初期认为,患上面肌痉挛虽然有碍“面子”,但实际影响并不大,未予以足够重视,也未积极就医治疗。

  事实上,面肌痉挛几乎无法自愈,且症状会缓慢进展,持续加重。因此,一旦确诊切莫抱有侥幸心理,应当理性对待,根据专业医师的建议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并积极配合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