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 (系列一)| 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姚金荣
2019年05月25日 8721人阅读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40周年同窗情谊 上医人聚会蓝十字
时光可以带走青春年华,却带不走深厚的同窗情谊!5月19日,一场特殊的同学会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举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名: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76级三班的15位师生共聚一堂,追忆往昔,畅想未来。
▲ 有同窗校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前排右一为班主任)
此次同学聚会,有原上医院76级三班的班主任,也有谨记“正谊明道”校训、毕业后奋战于华山医院、曙光医院等各大医院临床一线的专家、教授,多年的寒窗苦读,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四十年来,从初出茅庐到陆续成为医院临床和学科建设骨干,他们不辱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姚金荣便是其中一位。
格外珍惜深造机会
姚金荣1952年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原金山县)一个农村大家庭,他父母总共养育了5个孩子,姚金荣排行老幺,是最小的一个,因而也倍受宠爱。在小姚参加医务工作7年后,经北大历史系毕业的教育组长陈士铭老师极力举荐后,被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录取,实现了自己上大学的梦想。
姚金荣及其他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深造机会,刻苦用心学习。当时,上医院坐落在上海徐家汇医学院路,附近农田错落,一到夏天,蚊子施虐。姚金荣回想起当年读书的时候,学员们都争先恐后地找安静的教室晚自习,夏天他居然还穿上老式的高筒橡胶雨靴以防蚊虫叮咬,挥汗如雨地学习。
姚学员课余时间总是在大学图书馆里度过。在三班46名学员中,姚学员因有7年行医经验、学习刻苦认真而担任了解剖学课代表。在心脏解剖章节考试时,要对心脏的内部结构笔试答题,考试结束后,解部学老师在全班考评中特意表扬了姚学员,老师这样评语:“我班有一位同学对心脏内部结构真正理解了,他用朴素形象的文字表达出来,我很欣赏,所以我给他加了分。”
三年紧张而刻苦的上医大深造苦读,造就了姚金荣不断学习的秉性和对医学的酷爱,并为他今后在医学领域从事救死扶伤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父母先后患脑卒中 立志从事脑血管病防治与康复
姚金荣毕业回乡从事医务工作,他也不断地学习,82年参加上海市卫局举办的第三期青年医师进修班,还在上海第四人民医院学习工作了3年。
期间,父母先后患上了脑卒中,虽然当时姚金荣已经是大内科医生了,却对父母患此病无从下手也无能为力;望着父母愈发严重的病情,尤其是看到母亲中风头五年还能扶着床栏、家具门框下地行走,部分生活能够自理;后三年却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他流泪了......
于是,他发誓一定要学习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与康复等相关医学,今后能让更多的人免于这类疾病的痛苦。这种对父母的爱转移到对社会的大爱,不正体现了上医大的校训“正谊明道”吗?
上海市第一个创建“脑血管病康复病房”
姚金荣的这个意愿成为现实。在二军大长海医院神经科史阴锦、郑惠民教授指导下,1987年3月,姚金荣在上海市率先成立了“脑血管病康复病房”,这是二军大长海医院神经科与广中医院联合成立的病房,没曾想这一干就是26年。
由于对脑血管病防治与康复及双向转诊的高度重视,左焕琛副市长前后3次到访该病房。
▲ 郑惠民教授(右二)到联合病房查房带教
▲ 2000年2月,左焕琛副市长(左一)参观联合病房,姚金荣(左二)在讲解
参加编撰上海市第一本《内科诊疗常规》
1994年至1996年间,受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华山医院秦震教授和上海市心脑防办专家组成员——长海医院神经科内科主任郑惠民教授委托,姚金荣参加编写了全上海市第一本专著——《内科诊疗常规》神经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章节,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9.8(1)334-341;
▲ 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张文康为《内科诊疗常规》作序
▲ 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左焕琛为《内科诊疗常规》作序
▲ 姚金荣参加编辑的《内科诊疗常规》证明
多次参加重要学术会议并发言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上海乃至全国对脑血管病之预防及康复医学几乎是个空白,时任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组副组长,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华山医院秦震教授不无感叹地提到,中国在脑血管病预防和康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巨大,我们须知耻而后勇。
1994年间,秦震教授带队积极与国外先进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学术团体等联系沟通,并首次引进了《维多利亚宣言》等重要医学学术报告及医学成就;而秦震教授对当时非常年轻的姚金荣却情有独钟,还亲自带队,把中国脑卒中神经康复组、上海瑞金医院康复科主任陈俊宁,上海市神经病学专家组到联合病房参观考察,并听取了姚金荣的汇报。
因为秦教授发现,姚金荣在基层单位里不但能钻研业务,精益求精,而且能用通俗易懂、易记的语言讲清楚复杂多变的专业医学疾病等,比如对脑卒中病症的判断到底是脑溢血还是脑梗死,当时没有CT、没有脑电图,没有核磁共振等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靠什么来判断呢?
姚金荣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如此说:脑梗患者发病开始时一般不会昏迷,意识清醒,患者1、2天后会昏迷,是逐渐加重的;脑溢血患者发病一开始就昏迷,没有意识,手脚不能动弹。
因此,秦教授会让这么年轻的姚金荣医生参与编写《内科诊疗常规》,并邀请姚金荣出席多次脑卒中全国性会议;北京康复研究中心全国神经康复学组组长朱庸连教授邀请姚金荣医生在全国第三届神经康复会议上交流发言,受到与会专家高度赞扬。
▲ 与北京康复研究中心全国神经康复学组组长朱庸连教授合影
▲ 姚金荣医生在全国第三届神经康复会议上交流发言
▲ 在第三届全国神经康复专业学术会议上姚金荣发表论文证明
▲ 三代上医大校友同堂汇聚(中间、左二,右一):
1999年9月参加“中华医学会神经学分会第五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中间:中华医学会神经科主任委员会卫生部北京医院王新德教授,
左二: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主任委员二军大长海医院任郑惠民教授
右一:姚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