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来势汹汹
2021年07月05日 876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每年5—7月份,前来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及儿科门诊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明显增多,甚至占发热病人的一半以上。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时期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娃。(不代表其他年龄段不会感染,有些家长都中招了~)在南方,尤其是华南,夏天是疱疹性咽峡颊炎的高发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常常是聚集性感染,很多幼儿园因此停课关园。疾病发作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口腔、喉咙、舌下咽部、软腭、扁桃体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突然高热,反复难退,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少数可达41℃,可诱发惊厥。-咽痛,口腔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婴幼儿发病时常时可伴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肌痛。
疱疹性咽峡炎vs手足口病傻傻分不清楚?一提到手足口病,很多家长都表示“这货我熟”,但说到疱疹性咽峡炎,家长们有点懵圈了。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传染性疾病;-被它们盯上,不仅会发烧,娃的口腔内会长小水疱和溃疡。不同之处在于:①病原学有点区别。虽然说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但有些细微的区别。疱疹性咽峡炎更多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引起,手足口病更多由新型肠道病毒引起;②发烧程度不一样。手足口病的发烧,往往更加温和一些,以中-低热为主。疱疹性咽颊炎往往一来就是高烧。③出疱疹的位置不同。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主要位于咽喉部位内。大多数手足口病口腔患儿除了嘴里出现疱疹主要位于上颚,可蔓延至咽喉,另外,手、足、臀部甚至躯干等部位也会出现有疱疹。④发病风险不同。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出现脑炎等并发症的几率小,极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重症病例。手足口病却有1%左右的重症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的娃,可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有时候甚至危及生命。
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和治疗
在家护理这么做!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特效药!娃一旦患病,会导致咽喉痛、发烧,吃不好、睡不好、极其不舒服。这时候,靠谱的护理妙招很关键!1.发热的护理当体温超过39℃时,应服用退烧药。比如,对发烧超过38.5℃的娃,医生会推荐使用对可使用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或乙酰氨基酚退热。专家提醒:因为婴幼儿高热易引起高热惊厥,服用退热药后大约需要半小时以上时间体温才会逐步下降,所以还可以用一定要同时配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辅助降温。
2.关于抗生素。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导致的,所以除了合并扁桃体化脓、溃疡,严重口腔炎,一般情况下不推荐使用服用抗生素没啥用,因反而会导致宝宝体内菌群紊乱。
3.饮食方面
①选择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牛奶、蛋羹等。②鼓励孩子多喝凉白开水,可以镇痛且能冲刷创面。③实在难受可以吃点冰淇淋,接触低温甜食可以帮娃降低疼痛感。当然要在健康状况许可的前提下吃,且吃完后建议喝温开水漱漱口。
4.出现这些症状,及时复诊。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是自愈性的,大约过个7-10天,大多数宝宝能自愈。但出现以下情况,警惕重症:①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给予退烧药,退烧效果不好。②可疑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萎靡,频繁惊跳,肢体抖动、手脚乏力,翻白眼、眼球震颤,眼神涣散等。③可疑循环异常:皮肤有花斑纹,面色苍白、冒冷汗、反复呕吐、心跳加快、血压低或者血压高等。
关于疱疹性咽峡炎,家长关心的还有……
1.我家娃打了疫苗,为啥还是得病了?现在只有EV71疫苗,只能对付EV71(肠道病毒71型)病毒,对其他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是无效的。针对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的疫苗,尚在研发中。虽然EV71疫苗不能预防所有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建议≥6月龄的宝宝,在流行季节前2月接种EV71疫苗,接种年龄越早越好,最好在12月龄前打完2针。对于5岁以上儿童,感染和发生重症病例的可能性小,不推荐接种。
2.得过疱疹性咽峡炎,还会再得吗?答案是:会!常见大概有20来种病毒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而得一次之后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再次感染同样的病毒。所以理论上来讲,孩子有反复多次的得疱疹性咽峡炎的可能。与其纠结这,不如把预防措施记记牢!①不聚集人多地方少去挤,防止交叉感染。当然已经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至少需要隔离两周。②勤洗手饭前便后,都要洗手。特别在游乐场玩过,一定要及时洗手。③勤清洁孩子餐饮具、奶瓶使用前要煮沸或高温消毒;玩具及地面、家具等表面要每周清洁;尿布、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④多通风家中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