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ner综合征儿科诊疗共识
2019年10月20日 1062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Turner综合征(Turner syndrome)即特纳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是由于全部或部分体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完全或部分缺失,或X染色体存在其他结构异常所致。其发病率为1/2 000~1/4 000活产女婴,是常见的人类染色体异常疾病之一[1,2,3,4]。Turner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性腺发育不良、具有特殊的躯体特征(如颈蹼、盾状胸、肘外翻)等。典型Turner综合征易于诊断,但因Turner综合征表型个体差异较大,不典型者延误诊断和漏诊较为常见。另外,针对Turner综合征的全面临床评估和治疗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除身材矮小和性腺发育不良外的其他系统器官的综合评估、缺乏统一的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ed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的治疗时机和初始治疗剂量、缺乏规范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最佳年龄和方案等[1,2,3,4]。为进一步提高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医生对Turner综合征的认识,规范Turner综合征的治疗和远期随访管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织专家就此进行了深入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Turner综合征的定义】
Turner综合征是指患者染色体核型有一条完整的X染色体,另一条X染色体完全或部分缺失,或X染色体存在其他结构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生长落后和性腺发育不良,并伴有一项或多项其他临床表现[1,2,3,4]。
其他临床表现:不局限于典型Turner综合征的特殊躯体特征,如颈蹼、盾状胸、肘外翻等,还可有其他器官的受累,如:骨骼异常(脊柱侧凸、第四掌骨短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如左心异常、主动脉瓣异常等)、肾脏畸形、早期感应神经性听力丧失或传导性耳聋、特殊类型神经发育异常以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乳糜泻等其他Turner综合征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2,3,4]。
但以下几种情况,不考虑诊断为Turner综合征[1,2]。(1)含45,X细胞的个体,但无临床特征,需进一步检查或追踪观察。(2)核型为45,X/46,XY的男性表型患者。(3)X p末端缺失包含了SHOX基因时,通常会有矮身材和其他Turner综合征相关的骨骼异常。但若无Xp22.3缺失者,发生卵巢功能不全的风险较低,通常不能被诊断为Turner综合征。(4)Xqter-q24的缺失可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但没有矮身材或其他Turner综合征特征,通常诊断为卵巢早衰。(5)性染色体结构异常的个体是否诊断Turner综合征,需结合临床评估。
【Turn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Turner综合征的表型谱较宽,患者可有典型的躯体特征,也可仅有轻微可见的特征[1,2,3,4]。
一、生长落后
Turner综合征患者生长迟缓始于宫内,出生身长和体重可在正常低限。部分患者在18月龄左右即出现进一步线性生长速度降低,3岁后更明显,至青春期时未现正常青春期应有的身高突增。成人身高常低于正常人平均身高20 cm左右。
95%的Turner综合征患者表现为矮身材。但部分嵌合体或遗传靶身高较高者身高也可位于正常范围。
二、性腺发育不良
表现为缺乏第二性征、青春发育或初潮延迟、原发性闭经、不孕不育等。Turner综合征患者的卵巢功能不全可始于孕18周,此后卵巢滤泡加速纤维化。
据报道30%左右的Turner综合征患者可出现自发性性发育,其中大多自发停滞,约6%可有规律的月经周期,2%~5%可出现自发性妊娠(流产率高达30%~45%),但最终90%以上的Turner综合征均会出现卵巢衰竭[5,6,7,8]。偶见Turner综合征伴性早熟或快进展型青春期的报道[9,10,11]。
三、面部及躯体特征
1.颅面部:
小下颌、腭弓高、颅底角增大、后发际低。
2.眼部:
内眦赘皮、上睑下垂、眼距宽、睑裂上斜、红绿色盲、斜视、远视或弱视等。
3.耳部:
内、外耳畸形和听力丧失较常见,中耳炎的发生率高。60%的成人Turner综合征可出现进行性感应神经性听力丧失,35岁后进展更快,可致过早出现老年性耳聋[1,2,3,4]。
4.牙齿:
可有牙冠、牙根形态的改变。牙根吸收的风险增加,随后出现牙齿脱落。
5.皮肤:
15%~60%的Turner综合征有皮肤色素痣增多,但黑色素瘤的风险未见增加。也可有白癜风等皮肤改变。
6.骨骼系统:
非匀称性生长障碍,患者通常为矮胖体形、盾状胸,乳间距增宽,手和脚相对大。其他骨骼异常包括:颈短、肘外翻、膝外翻、第4掌骨短,腕部马德隆畸形以及脊柱异常(10%~20%),如脊柱侧凸、脊柱后凸、椎体楔形变等[1,2,12,13]。
7.外周淋巴水肿和颈蹼:
外周淋巴水肿和颈蹼是新生儿期Turner综合征诊断的主要依据,但淋巴水肿可在任何年龄出现或复现。出生时的淋巴水肿通常会在生后2年左右消失[1,2,3,4]。
四、伴发先天畸形
1.心脏:
50%的Turner综合征有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如左心异常、主动脉瓣异常、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延长等。其中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破裂是Turner综合征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1,2,3]。1%~2%的Turner综合征可发生主动脉夹层,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中位发生年龄为29~35岁[3,14,15,16]。
2.肾脏:
30%~40%Turner综合征可出现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最常见的是集合管系统异常,其次是马蹄肾、旋转不良和其他位置异常[1,2,3,4]。
五、自身免疫性疾病
Turner综合征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风险增加。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糖尿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等[1,2,3,4]。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在Turner综合征儿童期较为常见,约24%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少数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17]。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的Turner综合征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故需注意筛查。Turner综合征患者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六、智力及神经认知功能
大多数Turner综合征智力正常,有小的环状X染色体者可出现智力障碍。部分Turner综合征可能有特殊类型的学习障碍,如非语言技巧的缺陷或特异性的神经心理缺陷(视觉-空间组织缺陷、社会认知障碍、解决问题困难、运动缺陷等)[1,2,3,18]。25%的Turner综合征学龄期可出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19]。
【Turner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一、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是Turner综合征确诊的重要指标。美国医学遗传学会建议,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至少需分析30个细胞。但当嵌合体比例<10%时,则不易被诊断[20]。若高度怀疑存在嵌合体,则需计数至少50个间期和更多的分裂中期的细胞或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以排除嵌合体。若临床高度疑诊Turner综合征,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则需行第二种组织如皮肤成纤维细胞或颊黏膜细胞的核型分析[1,2,3]。
约50%的Turner综合征核型为45,X,20%~30%为嵌合体,其余为X染色体结构异常。此外,尚有一部分患者含有Y染色体物质等[1,2,3]。常见的X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1)X染色体的短臂或长臂缺失46,X,del(Xp)或46,X,del(Xq)等。(2)X染色体长臂或短臂等臂46,X,i(Xq)或46,X,i(Xp)。(3)环状X染色体46,X,r(X)。(4)标记染色体46,X,mar。
有标记染色体和环状染色体的患者,必需明确标记染色体或环状染色体的来源。可采用DNA分析、含有X或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的FISH分析、基因芯片等进行是否含有Y染色体物质或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检测。有男性化表现的Turner综合征,除需了解有无Y染色体物质外,还应探查有无性腺、肾上腺肿瘤。不推荐在45,X患者中常规应用FISH或PCR筛查Y染色体物质[1,2]。
二、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检查
患者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一般明显升高,雌激素水平低。
三、盆腔B超检查
显示子宫、卵巢发育不良,严重者见始基子宫,性腺呈纤维条索状。
四、其他检查
1.心血管系统:
约50%的Turner综合征存在先天性心血管异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二叶主动脉瓣或主动脉其他异常(主动脉缩窄、主动脉扩张)、系统性高血压等相关。主动脉瓣异常在年龄小的患者通常无症状,仅筛查时发现。瓣膜的异常可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并随时间进展恶化,出现明显主动脉狭窄或反流的临床表现。主动脉缩窄在婴儿期通常难以诊断,多在较大儿童和成人期诊断。因此Turner综合征确诊后需行心血管的基线评估[1,2,3]。
(1)心脏彩超:可发现心脏结构异常以及主动脉瓣异常。颈蹼和左心异常有显著相关性,有颈蹼的患者尤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心血管异常[2,21,22]。
(2)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通常可发现主动脉瓣异常(包括瓣膜异常、二叶主动脉瓣)、主动脉弓成角或延长、永存左上腔静脉等[23,24]。
(3)心电图:50%左右的Turner综合征可出现心电图异常,表现为电轴右偏、T波异常、AV传导加速、QT间期延长等。对伴QT间期延长者(QT间期>460 ms),建议行24 h心电图监测和运动试验[1,2]。
(4)血压监测:系统性高血压是主动脉扩张和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儿童青少年期Turner综合征发生系统性高血压的比例为20%~40%,多为特发性或与肾脏畸形有关。故需常规监测血压,并积极治疗高血压[1,2]。
2.泌尿系统:
30%左右的Turner综合征有先天性肾结构异常,如:马蹄肾、部分和整个肾重复、肾缺失、多囊肾、异位肾、集合管输尿管异常。有肾脏集合管异常者,常有尿路感染,应注意筛查[1,2]。
3.肝肾功能:
Turner综合征常见无症状的肝功能异常,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20%~80%),机制不详。肝酶升高通常是持续性或进行性的,极少恢复正常[25,26]。若肝酶持续升高大于6~12个月,应行肝脏B超检查,排除脂肪肝。慎用有潜在肝毒性的他汀类、格列酮类药物。Turner综合征肝硬化的发生率6倍于正常人群,但极少进展成危及生命的并发症[1,2]。Turner综合征患者虽泌尿系统畸形相对常见,但肾功能一般正常[1,2]。
4.眼科检查:
40%的Turner综合征可出现屈光不正。斜视和弱视的发生率均为30%左右。Turner综合征诊断后,或1~1岁半就应该由眼科评估有无视力问题[1,2]。
5.耳科检查:
1/3左右的Turner综合征可出现听力丧失。一些患者可早至6岁左右出现传导性耳聋和进行性感应神经性耳聋。由于颅底解剖结构异常导致咽鼓管和中耳的关系异常,Turner综合征中耳炎的发生率较高。因此,Turner综合征在7~8岁前即应开始加强中耳渗出的监测,并积极用抗菌药物治疗中耳炎[1,2]。
6.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以桥本甲状腺炎多见,诊断后需检测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自身抗体,以确定有无甲状腺功能低下及是否存在甲状腺自身抗体。4岁后应常规每年监测甲状腺功能。Turner综合征患者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高。无糖尿病的Turner综合征患者中也发现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障碍、糖耐量降低等异常。可进行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试验等检测[1,2,3,4]。国外报道4%~6%的Turner综合征可出现乳糜泻[27]。乳糜泻可在儿童早期出现。国外推荐4岁开始筛查组织转谷氨酰胺酶IgA抗体,每2~5年定期进行筛查。
7.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Turner综合征患者通常生长激素分泌模式正常,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仅在生长明显偏离Turner综合征特异性生长曲线时进行[1,2]。
8.骨密度检测:
未接受适当雌激素治疗的Turner综合征年长患者,骨折风险增加。开始成人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后可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骨密度。但应用DXA评估时,通常会低估Turner综合征患者的骨密度水平,需以身体尺寸矫正或以体积骨密度来综合评估[1,2,28]。
【Turner综合征的诊断】
女性患者出现以下表现,可考虑诊断Turner综合征[1,2,3,4]。
1.难以解释的生长落后。
2.有性腺发育不良表现:缺乏第二性征、青春发育或初潮延迟、原发性闭经和不育。
3.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临床特征:新生儿期手足水肿、项部皮肤增厚,特殊躯体特征:颈蹼、后发际低、耳位低、小下颌、肘外翻、指甲发育不良、色素痣、高腭弓、第四掌骨短、脊柱侧凸,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如左心异常、主动脉瓣异常、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延长,肾发育异常,慢性中耳炎,传导性或感音性耳聋,学习障碍特别是视觉空间或非语言技巧障碍等。
4.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有一条X染色体,另一条X染色体完全或部分缺失,或存在其他结构异常,伴或不伴细胞系的嵌合。
5.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低。
6.盆腔B超提示子宫卵巢发育不良。
20%~30%的Turner综合征在新生儿期因出现典型的淋巴水肿、颈蹼、主动脉缩窄而被诊断;35%的Turner综合征因身材矮小,伴或不伴特殊躯体特征而在儿童期被诊断;大多数患者因性发育迟缓、停滞,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不孕不育而于青春期或成人期被诊断[1,2,3,4]。
【Turner综合征的治疗】
Turner综合征的治疗目的是:提高患者最终成人身高;诱导性发育,维持第二性征,使子宫正常发育;提高骨密度,促其达到峰值骨量;防治各种并发症。因Turner综合征可累及多器官系统;部分并发症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风险增加;在不同年龄段,面临不同的神经心理问题,因此为提高Turner综合征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患者的治疗需多学科合作,团队诊疗[1,2,3,4]。
第一方面:促生长治疗
一、rhGH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03年批准将rhGH用于改善Turner综合征患者成人期身高[29]。已证实rhGH可有效增加Turner综合征的成人身高,但身高的获益程度取决于治疗开始时的身高、遗传身高、治疗时的年龄、疗程以及剂量等因素[1,2,30,31,32]。
1.rhGH起治年龄:
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建立统一的Turner综合征开始rhGH治疗的最佳起始年龄。本共识建议Turner综合征一旦出现生长障碍或身高位于正常女性儿童生长曲线的第5百分位数以下时,即可开始rhGH治疗。一般在4~6岁,甚至可在2岁时开始治疗[1,2,3,33,34]。
2.rhGH治疗剂量:
推荐剂量:0.35~0.47 mg/(kg·周),相当于0.15~0.2 U/(kg·d)。最大量不宜超过0.47 mg/(kg·周),相当于0.2 U/(kg·d)。
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生长情况及血清IGF1水平进行剂量调整。关于Turner综合征患者长效rhGH的治疗剂量,尚在探索中。
3.rhGH治疗终止:
达到满意身高或生长潜能已较小(骨龄≥14岁,年生长速率<2 cm/年),可考虑停用rhGH治疗。
4.rhGH安全性:
与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相比,Turner综合征患者rhGH治疗期间,颅高压、股骨头滑脱、胰腺炎的发生风险增高;可能导致脊柱侧凸的发生和进展以及手脚变大。rhGH治疗可刺激黑色素细胞生长,但不会增加色素痣的数目,也不会刺激其恶变。没有证据表明rhGH治疗增加Turner综合征患者肿瘤的发生风险[35,36]。大多数研究显示rhGH治疗不会加剧糖代谢异常,但因Turner综合征本身糖代谢异常的风险较高,rhGH是否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仍有待进一步研究[37,38]。
5.rhGH治疗监测:
rhGH治疗需在儿科内分泌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每3~6个月进行生长发育、性发育、甲状腺功能、血糖和胰岛素、HbA1C、IGF1水平、脊柱侧凸和后凸等监测。建议在rhGH治疗期间,IGF1水平不宜持续高于2倍的标准差积分(SDS),若IGF1>3 SDS,应减量使用rhGH甚至暂停并观察;若IGF1在2~3 SDS之间,应根据临床情况调整rhGH剂量并注意监测IGF1水平。若rhGH治疗开始时脊柱异常已经存在,或治疗过程中加重,须与整形外科合作商议治疗对策。部分患者可因rhGH治疗致颅面部比例改变,应定期至口腔正畸科随访[1,2]。
二、联合用药
1.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1,2,3,39]:
该类药物与rhGH有协同促生长作用。国外多用氧雄龙,国内已有制剂为司坦唑醇。
联合治疗适用于年龄≥10岁,或单独应用rhGH治疗不能获得满意成人身高者。9岁以下Turner综合征通常单独应用rhGH治疗。
氧雄龙的剂量0.03~0.05 mg/(kg·d)。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男性化倾向(如阴蒂肥大、声音低沉、多毛、痤疮)和乳腺发育延迟等,并注意监测肝酶。司坦唑醇剂量与氧雄龙类同,建议以0.03 mg/(kg·d)为宜。
2.雌激素:
不推荐在青春期前常规给予极低剂量雌激素来进一步促进生长[1,2]。
第二方面:诱导性发育
雌激素替代治疗可诱导性发育,维持第二性征,使子宫正常发育,还可提高患者骨密度,促使其达到峰值骨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开始的时间以及药物的剂量、递增方案、剂型均需模拟正常的青春期发育进程[1,2,40]。
1.雌激素替代治疗开始的年龄:
早期诊断的患者,推荐骨龄11~12岁时开始雌激素治疗。对诊断较晚,特别是青春期年龄诊断的患者,可权衡生长潜能和性发育的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
2.雌激素替代治疗前的监测:
开始雌激素治疗前(11岁或更早),需每年监测LH、FSH水平,了解有无自发性性发育的可能性(有研究显示,12岁时FSH<10 U/L提示可能出现自发性月经和规律周期[41])。
3.雌激素剂型:
雌激素剂型主要为经皮和口服雌激素。其中经皮雌激素因不经过肝脏代谢,是较好的激素替代药物。乙炔雌二醇是合成雌激素,目前已较少应用。结合雌激素因含有多种雌激素、黄体酮、雄激素,可干扰乳腺和子宫发育,不建议应用于儿童患者[4]。经皮雌激素目前国内应用较少,多采用口服戊酸雌二醇或17-β雌二醇。
尽量避免应用口服避孕药来达到青春期发育的目的。
4.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剂量及疗程[1,2,3,4]:
开始剂量为小剂量(成人替代剂量的1/10~1/8),然后每6个月增加1次剂量(25%~100%),2~3年后逐步达到成人剂量(表1)。大多数治疗6个月内出现乳腺硬结,2年左右可至Tanner 4期。子宫容积与所用雌激素的类型无关,与剂量和疗程有关[1]。
但若患者仍有潜在的生长空间,低剂量雌激素可使用更长时间;若开始治疗时年龄已经偏大,至成人剂量的过程可适当缩短[1]。
为维持正常的乳腺和子宫发育,推荐开始雌二醇治疗2年后或有突破性出血发生后,考虑加用孕激素建立人工周期,即模拟正常月经周期,每月服用雌激素21 d,在第12天或2周末联用孕激素,联用8~10 d同时停药,以产生撤退性出血[1,2,3,4]。最好选用天然或接近天然的孕激素,如地屈孕酮或微粒化黄体酮。常用孕激素的种类及用法如表2。
5.雌激素替代治疗终止时间:
雌激素替代治疗需持续至正常绝经期,以维持女性化和防止骨质疏松。
6.雌激素替代治疗中的监测: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随访及监测生长发育和乳腺、外阴、子宫发育情况及子宫厚度外,还应注意监测血压、肝功能、血脂及凝血功能等。在雌激素替代治疗期间,不建议常规监测LH、FSH水平(除非给予高剂量雌激素治疗,否则LH、FSH水平仍是高的)[1]。
第三方面:其他治疗
一、并发症治疗
1.针对骨质疏松的治疗:
由于雌激素暴露不充分,Turner综合征患者可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即使骨密度正常,Turner综合征患者骨折的风险亦会增加。骨折风险增加与骨密度低、父母骨折史、听力损害、年龄大等有关[43,44,45]。
为帮助患者获得足够的骨矿物质自然生长,推荐青春期前,常规口服钙剂。25羟维生素D低的患者,可给予维生素D制剂口服,维持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正常[1,2,28,46]。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Turner综合征固有的皮质骨密度的减少可导致骨折增加[28]。不建议应用二磷酸盐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年轻Turner综合征的骨量减少。二磷酸盐不能有效增加皮质骨密度,而且有下颌骨坏死、骨硬化病、症状性低钙、口服致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若已确定Turner综合征患者有骨质疏松,特别是有骨折风险或已经有低冲击骨折,可采用通常用于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2]。
2.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若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给予左甲状腺素钠补充治疗。存在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的患者按已有指南[47]处理。Turner综合征患者肥胖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建议给予积极的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以控制体重;合并代谢综合征时,按代谢综合征诊疗共识诊疗[48]。
3.针对心血管异常的治疗:
动态观察升主动脉直径1年,若Turner综合征特异性Z分数增加>1或主动脉直径增加>0.5 cm(对15岁以上的Turner综合征有意义),则需积极药物治疗和外科咨询。16岁以上患者,升主动脉直径>4 cm或升主动脉的动脉大小指数(ASI)≥2.5 cm/m2;16岁以下患者,Turner综合征特异性Z分数≥4.0,建议外科择期手术治疗[1,2,3]。有主动脉扩张和(或)二叶主动脉瓣的Turner综合征患者,若出现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症状,如胸、颈、肩、背、肋骨不适,特别是突然出现或症状较严重,应寻求积极诊治[1,2,3]。没有心脏结构疾病的Turner综合征,需每年评估血压。若有高血压,可积极采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1,2,3]。若心电图提示存在明显的QT间期延长,应避免使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2]。
4.针对眼、耳、口腔等畸形或视力、听力等问题:
建议至相应科室就诊、随访监测。
5.针对外周淋巴水肿的治疗:
建议观察随诊,严重者可给予绷带处理。利尿剂效果有限,可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应避免长期应用;避免血管外科手术[1,2]。
6.针对神经心理问题的治疗:
注意筛查神经心理的异常。及时进行性发育治疗和积极筛查诊治听力受损等,可促进性心理和社会心理的适应过程。
二、预防性性腺切除
Turner综合征本身性腺母细胞瘤的发生率较低(约1%左右),但若患者含有Y染色体或来源于Y染色体的片段,其发生性腺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5%~30%。及时检出Y染色体或来源于Y染色体的片段,预防性切除双侧性腺,可预防性腺恶性肿瘤的发生[1,2]。
建议对标准核型分析中发现有Y染色体物质的Turner综合征患者做预防性性腺切除术[1,2]。
随着新的分子诊断方法的广泛临床应用,Y染色体物质的检出率增加[49,50]。临床仅推荐对有男性化特征,但传统细胞遗传学和FISH分析中Y染色体物质阴性的个体,或含有标记染色体、环状染色体的Turner综合征患者,利用分子手段筛查Y染色体序列。若患者无男性化表现或标记染色体,仅靠DNA分析或FISH诊断隐匿性Y物质,其发病率和临床意义,均需进一步研究[1,2]。
【Turner综合征的长期随访监测】
Turner综合征表型复杂多样,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某些症状的出现如主动脉扩张、高血压、糖尿病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2]。且患者在不同年龄段面临不同的问题,如婴儿、儿童期生长落后,青春期性发育不良,成人期不孕不育等[1,2,18]。因此,对Turner综合征的临床监测随访宜贯穿Turner综合征诊治的整个过程。主要的基线评估和监测开始时间及频率见表3。
此外,年长的Turner综合征患者还应注意筛查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有肾脏集合管系统异常者,尿路感染的筛查应更频繁。若诊断时无二叶主动脉瓣或其他明显心血管异常,应每5年给患儿做心脏超声或磁共振成像监测。有明显心血管缺陷的患者,需心血管专家持续进行个体化监测[2]。
【Turner综合征的转诊】
Turner综合征患者的部分合并症在儿童青少年期尚未出现或发现。成人期Turner综合征不仅面临部分合并症发生率高的风险,而且健康状况下降、可存在多方面的社会心理问题、面临生育问题等[1,2,18]。在已经完成生长和青春期诱导后(通常18岁左右),建议由儿科转至成人科室继续治疗监测。积极有效的转诊有助于提高Turner综合征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
转诊宜分阶段进行。儿科内分泌医师宜尽早(11~12岁)告知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合并症长期监测的重要性,并充分告知医学进展,包括辅助生殖的可能性。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仔细监测血压并积极治疗;继续服用雌激素治疗。评估患者是否仍需要健康问题的继续教育,是否准备好转诊,帮助制定成人期健康关注计划等[1,2,51]。
【Turner综合征的产前诊断】
1.孕11~14周产前B超发现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加、囊性水瘤、主动脉缩窄和(或)左心缺陷、短头畸形、肾脏畸形、羊水过多或过少、生长迟缓等征象时;母血四项筛查(甲胎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抑制素A、游离雌三醇)结果明显升高时,均需警惕胎儿Turner综合征的可能性。但B超或血清检测缺乏特异性,如颈项透明层增加也可见于其他常染色体三体综合征等。B超或血清检测均为Turner综合征筛查手段,确诊仍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1,2,3]。
2.无创产前筛查:适用于21三体、13三体、18三体等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可以推荐用母血游离DNA检测诊断Turner综合征[1]。
3.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核型分析为45,X,特别是嵌合型时,生后仍需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