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第二鳃裂畸形
2023年01月07日 3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先天性第二鳃裂畸形(Congenitalsecondbranchialcleftanomaly,CSBCA)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二鳃裂、第二咽囊闭合不全或部分组织上皮残留所导致的,而第二咽囊胚胎后期发育为腭扁桃体和咽弓,因此第二鳃裂畸形内瘘口多位于咽弓黏膜上或深达腭扁桃体。
2、临床表现
CSBCA约占所有鳃裂畸形的90~95%,男女发病率相当,临床上发现CSBCA的经典走行表现为:皮肤端开口于颈侧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muscle,SCM)前缘胸锁关节上方,穿过颈阔肌沿SCM内侧、带状肌外侧上行,与颈内静脉和颈动脉鞘关系密切,于舌骨水平上方,颈总动脉分叉处,向内上越过茎突舌骨肌和二腹肌后腹深面,穿过咽缩肌后终止于腭扁桃体窝或腭咽弓黏膜上部。CSBCAs可发生于上述路径任何部位,根据部位和形态不同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瘘管可以从短到颈部肌肉、颈动脉,到长到通过颈动脉分叉延伸到咽缩肌,或是咽侧壁内瘘口。按照其病变的解剖范围分为四种类型:BaileyI型,位置表浅,位于SCM前缘,深部达颈阔肌,离颈动脉鞘稍远;BaileyII型,最常见,位于SCM内面,颈动脉鞘外侧和颌下腺后方,可压迫颈内静脉,紧贴颈动脉鞘;BaileyIII型,位置较深,越过颈动脉鞘,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穿过,达咽缩肌,位于颈动脉鞘和咽侧壁之间;BaileyIV型,位于颈动脉鞘深面,咽黏膜间隙,内瘘口位于腭咽弓黏膜上或深入腭扁桃体。临床常见有三大典型表现:①颈侧皮瘘:SCM前缘中下份1/3相交处及附近区域可见针尖样小孔伴局部皮肤凹陷(图A),持续性或间隙性分泌物溢出,分泌物可以呈现以下状态:水样清亮液体、米汤样、黄绿色粘性分泌物、或有腥臭味(图C)。②颈侧无痛性肿块:在SCM前缘浅面或深面有一类圆形肿块,大小不一,可移动,囊性感,边界清楚,无压痛,与周围皮肤无黏连。③颈侧炎性肿块:颈侧肿块继发感染时肿块迅速增大,红肿压痛,甚至反复切开引流或脓肿自行破溃。
3、CT影像特征性表现
CT表现为颈侧三角区均匀低密度囊性肿块、单囊、边界清晰,囊壁光滑伴偏心性囊壁增厚,如果继发感染或既往手术史,则会出现囊内密度不均,囊壁强化、不规则,常位于SCM的前内侧、颌下腺后方、颈动脉间隙的外侧,上至下颌角水平,下至胸廓纵隔内。常常推挤SCM向后外移位,颈部大血管受压向内后移位,而颌下腺则向前移位。这些可能是CSBCAs特征性影像表现。(图B)
4、治疗进展
炎症静止期手术治疗是治愈本病唯一的方法。理论上应该行患侧扁桃体切除术,以充分暴露咽弓黏膜或扁桃体窝内瘘管末端,但是近来很多研究发现,瘘管复发与扁桃体切除术无关,而且舌骨水平或以上高位结扎瘘口足以避免复发。复发与术前反复感染、手术残留及反复手术有关。(图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