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瘾的秘密

2021年06月01日 795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成瘾是与人类文明共生的一种现象, 它的发生至少有5 0 0 0 年的历史, 现已发展成为影响人类心身健康的全球性灾难。事实上, 人上的瘾各种各样, 看看这些:日晒痴迷、购物狂、无手机恐慌、整容成瘾、盗窃瘾、性瘾 人身在瘾中, 往往难以自拔。与形形&色的瘾周旋, 以往我们强调的是精神和意志, 但冷静客观的解剖和分析也许更加重要。

“成瘾”一词最初仅用于药物“ 依赖, 类似的成瘾标准后来才被应用于一些行为障碍, 如病理性赌博、电子游戏成瘾及某些技术的过度使用。通常所说的“瘾”是指特别深的不良嗜好, 亦泛指对某项事物的特殊兴趣。而医学上的“瘾”则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称为“瘾”。

症状

成瘾行为是一种医学问题, 是一种疾病。目前诊断成瘾主要依据物质滥用的诊断标准, 但对于网络成瘾、日晒痴迷、购物狂、无手机恐慌、整容成瘾、赌瘾、博彩瘾、盗窃瘾、性瘾等却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

成瘾行为最核心的表现为成瘾者对瘾源表现强烈的、被迫的连续或周期性渴求, 且这种压倒一切、优先考虑的行为的目的, 是取得或维持某种特殊的心理&感或避免停用时的痛苦。成瘾是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致瘾源或反复刺激中枢神经, 在一定的人格基础和外界条件下所引起的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以及发生的特大的嗜好和形成的难以舍弃的习性。成瘾的共同特点是满足需要的强烈愿望, 对成瘾行为缺乏控制和节制, 只想到成瘾行为的执行, 而不考虑结果是否有利。这种病态的行为是由于反复使用致瘾源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 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停止或减少致瘾源后出现戒断症状, 使成瘾者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或欣快的感觉, 驱使使用者为满足这种感觉反复使用致瘾源, 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渴求状态。并且, 成瘾者为达到心理的&感对致瘾源要求有着不断增加的趋势。

病因

成瘾行为的病因学研究表明,成瘾行为是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遗传学调查表明,有家族史的较无家族史的人更易成瘾。酒瘾者子女与非酒瘾者子女比较, 前者发展成为酒瘾或药瘾者的机会约高于后者4 倍, 这也证明遗传因素的作用。

经典的“超敏理论”认为, 成瘾物质取代某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使其活动处于受抑制状态, 如使用吗啡使内源性吗啡系统产生新的动态平衡, 停用吗啡后, 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 正常神经递质及受体活动相对亢进( 超敏) , 从而导致戒断症状的出现。现代神经生理研究发现, 致瘾源可使突触前神经细胞的多巴胺释放增加, 从而使突触后神经细胞的兴奋提高。赌博和游戏主要影响多巴胺和5 -羟色胺递质增多致兴奋度增加。

性格是成瘾的基础,具有缺乏独立性、冲动、抑郁内向、意志薄弱、外强中干等人格特征的人, 极易对致瘾源产生依赖。另外, 若追溯成瘾者, 特别是年轻的吸毒者成瘾前的经历, 很可能找到某种品行障碍的迹象, 如逃学、偷窃、斗殴等, 他们普遍具有的成绩差、情绪不稳定、与社会格格不入、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等特点。

学习理论(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认为, 人们首次接触致瘾源后, 就可能因体验到物质的作用而再次使用, 致瘾源的效应是一种阳性强化因子, 可以通过奖赏机制诱使人们再次使用, 直至成瘾。成瘾之后, 脱离致瘾源引起一些戒断症状又是一种阴性强化因子, 戒断症状的出现是一种“惩罚”, 为了避免这种“惩罚”, 成瘾者只好继续使用成瘾药物或接触致瘾源。

通过对大脑的作用而产生成瘾。更为重要的是, 由于知道了行为成瘾和药物成瘾具有某些相同的生化通道, 因此对于行为成瘾也可以像药物成瘾一样用拮抗性药物来治疗。而且由于行为可以成瘾和参与了强迫性行为的产生, 因此在将来定义成瘾时还应充分考虑行为的作用。

治疗与预防

各种成瘾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网瘾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而从医学角度寻找关注和解决之道, 正是社会合力的一部分。一些不良嗜好并非洪水猛兽, 宜疏不宜堵,一味地禁止常常适得其反,无论从社会还是家庭层面, 合理引导才是关键。成瘾行为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既然成瘾行为是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成瘾的生物基础改变是不可想象的, 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心理治疗以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可以应用一些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如果您或您的亲人有成瘾行为或有成瘾的倾向, 那么您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正确面对“ 瘾”, 事实上生活中“瘾”无处不在。成瘾问题的背后往往有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和家庭一定要对成瘾者的心理健康给予充分的重视, 引导他们掌握解决问题、应对压力的正确方法, 通过情感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来传达支持和关爱。

对成瘾者来说, 要培养积极心态, 塑造健康人格。经常有人说,心态决定命运。其实心态决定健康, 心态决定成败, 心态决定一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成瘾者往往有人格缺陷, 因此预防成瘾, 要从塑造健康的人格开始。



备注:文中&代替敏感词汇,可参考原文链接:瘾的秘密--《生命世界》2009年03期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wza200903004.htm

原作者:王军   李广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