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症状和治疗
2015年01月23日 618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小儿脑瘫患者在早期常会出现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动作不协调;易烦躁,易惊,易激惹;对周围环境反应差;有凝视、斜视;头不稳定,四肢活动少,躯于、四肢发软;张口伸舌,身体发硬、打挺,动作不协调、不对称以及运动发育延迟的表现,与正常儿童相比落后至少3个月。学会发现脑瘫患儿的种种早期症状的话,可以帮助早期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
有研究证实,通过按摩、体操和主动运动训练,定期由医生检查,发现有些异常即开始做相应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脑瘫的发生,即使患脑瘫也比较轻。这些方法可以教给家长在家中进行,是一种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适宜技术。如果家长学会这些方法,使正常儿更加强壮和发育更好;使早产儿、窒息儿或有其他脑损伤的患儿,预防和减轻脑瘫的发生。
换言之,小儿脑瘫一定要强调早期干预,这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从新生儿期就开始的教育活动,内容包括运动、认知能力、语言发育等,用于神经、精神发育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5~6岁以前的小儿。通过早期干预措施,可望使这些儿童的能力有所提高,或赶上正常的发育水平。
在小儿脑瘫康复过程中强调早期是因为未成熟脑的可塑能力强。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在妊娠开始到生后3岁, 神经元的关键期是孕10~26周到生后6个月。年龄越小,再构能力越强,尤其是生后头半年内,可塑性最强,康复效果最好,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收获。
一般来说,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其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尚未定型,如果能在此时极时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则更容易得到矫正。如果拖延了最佳治疗时机,让患儿的这些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长期存在,还会导致继发性的肌挛缩、废用性肌萎缩,进而引起骨骼变形、关节脱臼等畸形,而骨与关节的变形和脱臼又会加重异常的姿势与运动,形成恶性循环。
这就说明,脑瘫患儿的年龄越大,其康复治疗的难度也越大,也就不更容易见到令人满意的疗效了。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训练(有术前康复与术后康复两种)、外科手术等综合性手段。一般来说,在确诊病情之后就应立即展开各类术前康复训练,包括躯体训练、肢体训练、技术训练、语言训练、功能训练、水疗等。
如果患儿是痉挛型脑瘫(或是以痉挛为主的混合型脑瘫)、手足徐动型脑瘫等,经专业医生判定符合外科手术指征者,就要抓紧时间在2.5岁至6岁的手术黄金时期接受手术治疗(FSPR术、SPN术、CCA术等,具体术式由医生根据患儿病情来决定);如果手术之后发现患儿仍存在明显固定的肢体畸形,则还要配合进行CPMMA要治疗.最后,术后康复更是重中之重,一定要长期坚持,万不可疏忽,否则之前所进行的各种康复治疗的效果就有可能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