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疼痛,常见哪些疾病??

2016年11月24日 785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患者路人甲,其行走缓慢,双手按臀部,表情痛苦,自述痔疮多年,每次发作时肛门缘肿胀,疼痛不适,尚能忍受,应用痔疮膏后可缓解。近一月,大便时肛门疼痛,便后疼痛加重并可持续到夜间,影响睡眠。次日排便时疼痛如前,自用痔疮膏收效不大。查体发现:肛门前缘有一3×2×2厘米的长条状肿物,皮薄光亮;后位肛管有一纵形裂损,基底苍白,边缘内卷。诊断为:1、外痔炎肿  2、肛裂。建议手术治疗。

       上述患者为何疼痛难忍呢?

       从解剖学上讲,肛门直肠的神经分布以齿线为界(齿线距肛门缘约2.5厘米,为直肠和肛管的分界),齿线以上属植物神经支配,对疼痛不敏感,所以齿线以上部位的疾病,如内痔、直肠炎、直肠息肉、早期直肠癌等,常无明显疼痛。齿线以下属于体神经支配,对疼痛敏感,故肛门疼痛表明病灶在齿线以下即肛管及肛周。由于肛管周围有内外括约肌,这些肌肉易受刺激引起痉挛导致局部缺血,所以肛管受损伤其疼痛的程度大于肛周。现将有肛门疼痛症状的常见疾病临床特点分述如下:

       1.肛裂:肛裂的疼痛与排便有关。这是因为肛管有裂损,当粪便进入肛管时引起肛管扩张而导致肛门灼痛,便后疼痛可有短暂的消失,随后出现肛门括约肌收缩痉挛,从而产生剧烈的疼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持续到下次排便,这种周期性疼痛是肛裂的特征。肛裂的另一个表现是便血,出血较少,以便时滴血,粪便表面带血或手纸带血为多见。便秘既是肛裂的直接病因又是其临床特点,因病人恐惧排便引起肛门疼痛,常常有意延长排便间隔时间,使粪便在直肠存留过久,水分被吸收,形成直肠性便秘,下次排便时干硬粪便又进一步加重了对肛裂创面的损伤。肛裂经常发作,还会在裂损的最外端形成皮赘即为哨兵痔,在肛内导致肛乳头肥大。

       2.炎性外痔:肛缘皮肤皱褶突起肿胀,有的呈环状,有的肿胀包绕肛门半圈,多伴有肛门疼痛,部分患者自觉痛痒间作。肿胀消退后肛缘遗留皮赘形成结缔组织外痔。

       3.血栓外痔:病人排便努挣或做增大腹压的动作时,如抬重物猛起身等,使肛缘皮下的小血管破裂,血积于皮下形成血凝块,病人常自觉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在肛缘皮下可有暗紫色圆形结节,多居于肛缘的左中位或右中位,如 5—7天血块自行吸收,疼痛缓解。

       4.内痔脱垂嵌顿:多见于二三期内痔,内痔脱出后自行回纳或手托复位,不会引起肛门疼痛,但当内痔脱出后未及时回纳发生嵌顿,导致局部血运障碍,引起水肿,血栓形成,甚至糜烂坏死。这时病人自觉肛门剧烈肿痛下坠,肛门有肿物堵塞感。检查可见:肛缘呈环行肿胀,内痔脱至肛外色紫或部分发黑,痔核表面糜烂,伴有感染时有分泌物和臭味。

       5.肛周脓肿:由于脓肿的部位深浅不同,表现也不一样。深部脓肿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腰骶部不适、下坠、大小便不通畅。浅部脓肿则表现为:在肛门周围触及一硬性肿块,继而硬块增大疼痛日渐加重,局部皮肤色红发热,化脓后,病人呈剧烈胀痛或跳痛。脓肿破溃后疼痛减轻多遗留肛瘘。

       6.肛门癌(肛管癌和肛周癌)(较少见):肛管癌早期肛缘或肛管有一肿物,无明显症状,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肛门持续性疼痛,便后加重,大便次数增多,有排便不尽感,少量便血,与肛裂等常见病相似。所以对肛门疼痛的病人,医生应往肛内注入地卡因胶浆后做肛门指检,以排除肛管癌。肛周癌早期为一肿物,生长缓慢,常有不适和瘙痒,随病情发展出现较大的肿块合并溃疡形成,出现疼痛及出血,应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