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治疗,应“补缺”与“堵漏”并重
2020年05月20日 811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的有机基质和钙盐向外流失,使骨量减少,骨骼变得疏松,脆性增加,不再有能力承受日常活动所产生的身体负荷。骨质疏松症致患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是中老年人脊柱、四肢骨折的重要原因,也影响、干扰颈腰椎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宋海峰
中老年人对骨质疏松防治认识上存在误区
防治骨质疏松要求注意以下几方面;均衡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但在中老年朋友中,普遍存在对骨质疏松防治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
1.食补比药补好。多晒太阳、吃虾米皮、喝骨头汤能够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2.骨质疏松就是缺钙。
3.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就是吃钙片。
而事实是:
1.单纯食补不能提供身体所需的钙。
我国卫生部发表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态调查”中指出:“全国城乡平均每天钙摄入量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量的41%。补钙首先应通过膳食摄入足够的钙。含钙比较丰富的食物有:奶类,鱼类,肉类,豆类及一些海产品等,奶制品最佳。一些广为流传的补钙佳品实际上并不含多少钙。例如,一瓶227毫升的牛奶含有227毫克钙;而骨头汤实“’缺钙”,用1公斤排骨加1公斤水炖的骨头汤里只有10毫克钙,大部分为脂肪。此外,由于饮食习惯、消化、吸收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我们很难通过饮食摄入足够的钙质。过度依赖食补显然不可取。
2.骨质疏松的治疗不能离开蛋白质
门诊中时常会见到一些长期素食的老年妇女,身材消瘦,看似腿脚灵便、充满活力,但检查却发现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原因在于:蛋白质是构成骨骼有机基质的基础原料,部分氨基酸和肽化合物有利于钙质的吸收。长期缺乏蛋白质可导致血浆蛋白水平降低,造成骨基质蛋白质合成不足及新骨形成落后,不利于骨健康。
人体蛋白质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膳食蛋白供给不足,低蛋白质摄人使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速率低于分解速度,导致负氮平衡,进而导致成骨细胞不能建造必需的有机质,使骨形成的第一步受阻。如果有机质不足,骨矿也无所沉积,矿化也会受阻。蛋白质缺乏可通过下面三条途径影响骨质:一是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合成有机质的能力降低;二是肠道蛋白质合成减弱及吸收功能减退;三是激素缺乏。
3.在钙的吸收过程中维生素D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维生素D是一种调节钙磷代谢的脂溶性维生素,其主要作用为维持体内钙磷浓度的稳定,特别是在钙的吸收过程中维生素D起着决定性的作用。VitD的活性代谢产物1,25(OH)2D能够通过直接刺激钙磷吸收,为骨骼矿化提供原料。如果没有VitD,饮食中只有10%~15%的钙和60%的磷能够吸收。1,25(OH)2D与VitD受体的相互作用使得小肠对钙的吸收增至30%~40%,对磷的吸收增至80%左右。由于超过90%的VitD来自阳光照射,老年人勤晒太阳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是有益的。
但是,单纯晒太阳并不能使人体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研究显示,40%~100%的老人存在VitD缺乏,主要原因为年龄增大引起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浓度下降,而且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等原因使其接受阳光照射时间缩短,最终导致人体合成维生素D下降。更重要的是,由皮肤生成的VitD3和食物来源的VitD3、VitD2几乎无生物活性功能。其在体内肝脏和肾脏转化生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VitD才真正发挥其生物活性功能。因此,晒太阳治疗骨质疏松的说法并不正确。
总体来看,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退化导致消化道吸收能力下降,饮食摄入的钙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吸收利用。同时,老年人群又因为饮食因素、户外活动减少、胃肠吸收减少、肾功能减退等因素,成了VitD缺乏的最高危人群,从而形成缺钙和缺乏维生素D相叠加的效应,进一步加重人体的钙缺乏,导致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不仅给老年人带来了病痛,又是引起的骨折,成为老年人卧床甚至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的重要原因。
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应当“补缺”与“堵漏”并重
人体骨的代谢由成骨作用和破骨作用共同完成,并受多种因素影响,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综合性骨代谢疾病,补钙远非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的全部。正确的方法,不仅应当“补缺”—即提供充足的钙、蛋白质、维生素D、磷等,骨代谢所需的物质与元素;还应当同时高度重视“堵漏”,也就是减少骨的破坏和流失,双管齐下,方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如何“补缺”?
根据我国卫生部发表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态调查”,现阶段全国城乡平均每天钙摄入量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量的41%。因此每天需要补钙600毫克左右。膳食中摄入钙的不足部分应由钙制剂补充。比如碳酸钙,其含钙量及溶解度均较高,副作用少,价格低。
中老年人应保持均衡的饮食营养结构。2015年由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等制定的《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中提出:老年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应维持在每公斤理想体重1.0~1.5g,优质蛋白质比例达50%,并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
维生素D只有在体内转化成骨化三醇,即活性维生素D后才具有活性,才能参与到骨代谢中。对于一般成人,普通维生素D补充或可满足机体需求,而老年人则可能需要应用活性维生素D,才有更好的预防骨质疏松及其他骨健康性疾病效益。
怎样“堵漏”?
抑制钙的流失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常用的抑制骨吸收药物有①双膦酸盐类、②降钙素类、③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
双膦酸盐类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降钙素类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预防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还能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骨折或骨骼变形所致的慢性疼痛,因而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SERMs是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此外,还可以选择促进骨形成药物或者锶盐。
上述药品均应在医生指导下综合或单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