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海绵状血管瘤CT和超声诊断
2016年12月11日 723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即有完整的包膜,肿瘤由大量血窦和纤维结缔组织间隔构成,血窦与纤维组织间隔构成很好的回声介质。这就决定了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独特超声表现:类圆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而圆滑,内回声光点强而密集,透声性中等,轻度可压缩性。可作为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依据[2]。我们定性诊断的正确率92%。B超探查还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边界、与周围组织关系等,对肿瘤的空间定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由于高频率超声束穿透能力的限制,眶尖部肿瘤部分不能发现。每副图象只能显示一个局部,对空间位置判断不够准确。又因为使用扇形扫描,图象有失真之处。因此,在定位诊断上B超不够准确。本组病例对3例多发性肿瘤瘤灶数目未能确认,9例未能明确肿瘤位置。
CT检查利用X线作光源,穿透能力强,而且计算机成像,分辨率高,可准确显示肿瘤在眼眶内的位置关系,且能通过眶尖有无透明三角区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同时能反映颅内情况,对肿瘤定位诊断极有帮助。但CT仅能通过密度差异揭示肿瘤,而海绵状血管瘤与其他良性实体肿瘤的密度接近,因此很难做出准确的组织学判断。如果各组织间密度接近,更不利于定位诊断,本组7例就因与视神经接近而形成一体的高密度,无法准确判断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给设计手术方法带来一定困难。
MRI检查能直接形成水平、矢状和冠状图像,因此定位诊断精确。MRI为多参数成像,各组织的T1和T2加权像有明显差异,依靠两种参数形成的图像(T1WI和T2WI)对区分各组织有帮助,并根据视神经、眶脂肪和海绵状血管瘤之间的信号强度不同,能清楚分辨三者的关系,尤其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对选择手术进路关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