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眩晕的内耳疾病有哪些?各种疾病有哪些特点?

2018年07月22日 894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突发性耳聋

疾病特点:多见中年人,突发一侧耳鸣、耳聋,部分伴眩晕,但眩晕持续时间较短,以后不会反复发作,听力呈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临床上,因眩晕为主要表现时,医生常常会因重视眩晕治疗而忽略耳鸣、耳聋,导致误诊。

二、梅尼埃病

疾病特点:是引起眩晕最常见的内耳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波动性听力下降,伴耳鸣、耳闭塞感为主要表现,患者眩晕发作次数往往较多,眩晕持续约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听力随着发作次数逐渐下降,甘油试验可阳性。

三、迷路卒中

疾病特点:为突然发作的严重眩晕、恶心、呕吐,并有耳鸣或听力丧失,可有迷路功能永久丧失。急骤发作的严重的旋转性眩晕,伴有剧烈自主神经症状;伴或不伴耳蜗症状,如有,较轻。

老年人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痉挛、高纤维蛋白血症等;青年人多由低血压和贫血引起。

处理:对症处理。溶栓治疗;对在发病6小时以内的完全卒中型,无任何禁忌证,可试行溶检,选用尿缴酶。病因治疗。可用神经保护剂、如西比灵。

四、晕动病

疾病特点:俗称"晕车"、“晕船"、“晕机”等。学龄儿童多见,女多于男。表现为乘车、船、飞机或旋转的玩具时,由于对运动中的加速度剌激不适应,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五、先天性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

疾病特点:该病多在儿童期发现,患儿自幼听力差,双耳听力不对称,因头部外伤、感冒等诱因而听力波动。有言语障碍。部分患儿有典型的眩晕发作史,发病极似梅尼埃病,眩晕发作后多有听力下降,反复听力波动后,可造成听力重度损伤难以恢复。

六、前庭系药物中毒

疾病特点: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用奎宁、水杨酸类药物,或用苯妥英纳过量后,可引起内耳中毒。一般在用药后数日或数周出现前庭中毒症状,表现为头晕,步态蹒跚,原来会走路的孩子出现站立不稳、走路困难,成年人会感到脚下无根及步行困难,夜间尤为明显,坐位或卧位时眩晕不明显,活动时眩晕加重,可伴有耳鸣、耳聋。通常停药后可以恢复。

七、迷路振荡

疾病特点:头外伤引起,常与脑振荡同时存在。爆炸后产生强大的空气气浪也可冲击,震荡内耳迷路。创伤后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受伤耳明显听力下降。耳科检查可见鼓膜破裂或出血。听力减退,重者可全聋。

八、迷路炎

疾病特点:患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炎者,感染扩散波及内耳迷路,发生局限性、浆液性、化脓性迷路炎。患者除脓性耳炎外,会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及听力下降,可出现向患侧的自发眼震。病毒性迷路炎多因患者缓慢出现眩晕,步态不稳,明显的恶心呕吐,重度耳聋,三天时达到最严重的晕眩。

九、位置性眩晕(耳石症)

疾病特点:为临床上常见的内耳眩晕疾病,与梅尼疾病不同,位置性眩晕系指眩晕的发作不是自发性,而是诱发性的,即仅在一个或几个特定头位时发生眩晕。改变头位可诱发眩晕,为天旋地转,持续数分钟,治疗上绝对卧床,给予镇静、前庭抑制、耳石复位等。

十、前庭神经元炎

疾病特点:常发于春夏季,多见于30-40岁,青中年患者,儿童和老年偶可罹患。诊断:突然反作强烈旋转性眩晕;自发性眼震快相向健侧;冷热试验是病侧前庭功能显示减退;无耳鸣耳聋等耳蜗功能障碍表现;无其它神神经系统异常;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升高。治疗时绝对卧床,避免声、光、振动刺激,服用抗玄晕药。可自行缓解,很少复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