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没效果需要考虑什么?

2017年06月16日 990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王教授,我妈到底患的是不是帕金森病,为什么我妈服药后效果总是不太理想,调了很多次药物了,而别的患者服药后效果很明显”田女士疑惑的问。

       田女士的婆婆今年61岁,第一次来我院门诊,找王学廉教授看病,之前一直在外院看病,辗转多家医院治疗。经过了解,田女士的婆婆患抑郁症7年,因抑郁症住院治疗多次,一直服用安定、舍曲林等抗抑郁药物治疗。

       3年前出现双手轻微颤抖、舌头颤抖,后在外院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治疗,这3年来多次调整抗帕金森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服用过美多巴、息宁、金刚烷胺、泰舒达、珂丹、安坦等,都是刚开始几天有些效果,后来感到各种身体不适,效果不佳。

       田女士的婆婆感到身体酸痛,尤其是双下肢,无法走路,面部表情僵硬,吞咽困难等,田女士表示,患者经常诉说身体各种不舒服。

       王学廉教授详细了解了患者的病情,表示,田女士的婆婆是属于继发性帕金森病中的药物源性帕金森病,而非原发性帕金森病,因为大多数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在服用复方左旋多巴等药物后,肢体震颤、肌肉僵直等症状会出现明显的好转甚至消失,少有患者的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根本没有改善。

       事实上,我们应该相信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诊断的正确性,问题通常不在诊断本身而在于这部分患者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发现,约10%的帕金森患者对复方左旋多巴疗效反应不明显,即使加大剂量仍然无效。

       另外,也有可能患者患的不是原发性的帕金森病,而可能是帕金森综合症,后者对抗帕金森病药的反应是不敏感的。

       这时,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复诊,通常医生在仔细询问、观察和检查后,会及时地换用其他类型的抗帕金森病药,而不应该自己盲目加大药物剂量或者放弃正规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