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在以不同形式表达她们的存在和存在的艰辛,生病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我们知道有身体的疾病,也有心理的疾病,身体疾病可引起心理的反应,心里的疾病也可以引起身体的反应,二者是相互影响的。
那么有一些躯体症状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它们主要由心理情绪问题引起,或者说心理情绪问题用躯体症状来表达,这就是所谓躯体化的问题。从临床上看,躯体化障碍是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种临床类型,躯体形式障碍还包括疑病性神经症、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临床类型。
其主要特征是病人反复陈述躯体不适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疾病基础的再三保证。躯体症状的出现和持续出现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患者时常拒绝探讨心理病因,认为其疾病是躯体性的,要求进一步检查。
躯体化症状的诊断要点:
1、有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诱发因素,其中心理因素在医生启发下可能会充分暴露出来;
2、症状繁多,但含糊不清,涉及多系统,病程至少2年,患者为此而不安,到处求医或服药;
3、不断拒绝多位医生关于其症状没有躯体病变解释的忠告和保证;
4、症状和其所致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和家庭功能损害;
5、患者常借这些症状来应付精神压力,表达困扰,而家庭、学校、社会常间接地、不自觉地扮演了支持角色;病人可获得“社会性收益”,而另一方面却又增强了原先的心理生理症状。躯体化症状不仅可见于癔症,在其他障碍中,如抑郁症、焦虑障碍、心因性疾病、恐怖症及躯体性妄想的精神分裂症者中也常见。
由此得出结论:躯体化障碍的根本治疗,是心理治疗,情绪的调节,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