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分期。
2018年09月19日 1414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临床分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为五个期:
1、临床前期:由于闭角型青光眼有遗传特点,且为双眼疾病,因此凡一眼急性发作确诊后,或有闭角型青光眼家族史者,其另一眼或健眼具有浅前房窄房角的解剖特点,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可以诊断为临床前期。临床前期并不一定都会变为青光眼,但如有诱因存在,随时都有可能发病。
2、前驱期:是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前的小发作,发作多出现于傍晚,突感雾视(眼前好像有雾或如隔毛玻璃看东西)、虹视,可能伴发患侧额部疼痛及鼻根部酸胀。发作时眼压常在40mmHg以上。上述症状历时短暂,经休息后自行缓解或消失,因此常被误认为是一般的疲劳头痛、伤风感冒,而不当一回事。实际上,如能在此时得到确诊,治疗效果是最好的,多不留下永久性损害。
3、急性发作期:表现为剧烈头痛、眼痛、畏光、流泪、眼红,视力严重减退甚至视物不见,且常伴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有时候也会出现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较为明显而无视眼部表现,导致误诊,错误的去住神经内科或是消化内科就诊,以致于延误了治疗。眼压多在50mmHg以上,高眼压缓解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视力常可部分好转,但眼前段常遗留永久性眼组织损伤。色素性KP,虹膜基质节段性萎缩,晶体前囊青光眼斑为青光眼急性发作后三联症。该期属眼科急症,需要及时送医院积极抢救,不能耽搁,因为有时一次急性发作,即可导致无法挽救的失明。
4、间歇期:指小发作自行缓解后,或是急性发作经药物治疗或自行缓解后,临床症状消失,眼压恢复正常。间歇期间的长短不一,经过一段时间后还会再次急性发作。此期无需用药或仅需单用少量缩瞳剂即可稳定眼压至正常水平。
5、慢性期:急性大发作或反复小发作后,眼睛充血,水肿,疼痛等急性期表现消失,慢性无痛性高眼压,需要靠药物或者维持眼压。慢性期大多由急性发作演变而来。
6、绝对期:任何类型的青光眼,发展到最后,视力丧失,眼压高,均称为绝对期。对于眼压极高,伴眼疼头疼者,仍需手术控制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