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崇旺教授:脑瘫患儿的鉴别诊断及康复治疗方法

2018年05月17日 843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小儿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受孕开始至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


  不同的脑瘫类型,各自的症状也不相同,小儿脑瘫早期症状的表现有:

  1。强直型,主要表现为铅管样或齿轮状肌张力增高等椎体外系症状,腱反射不亢进;


  2。手足徐动型:常常表现为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紧张、兴奋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多动消失。多动症状在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尤为明显,如取拿物品时不能顺利接触该物品,而是上肢高举或伸向后方,摇动,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动增多,表情怪异。协同运动能力极差。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声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语言障碍;


  3。痉挛型:脑瘫患儿大多数属于这种类型的,也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患儿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竖立抱起时两下肢伸直、内收并内旋,两腿交又呈剪刀状。行走时呈剪刀状“痉挛性瘫痪步态,足尖着地。上肢表现为肘、腕关节屈曲;


  4。共济失调型:这种类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小脑病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肌张力偏低,腱反射不亢进。


  5。哺乳困难,小儿在出生后不会自主吮吸,经常出现吐奶,呛咳等现象。


  治疗脑瘫最重要的就是”早“,脑瘫儿患者重在早发现早治疗。婴幼儿的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脑机能的代偿性强,可塑性大,如果能在这个时期从外界给予功能训练和刺激性治疗,就可能使损伤的脑组织在不断的发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代偿,年龄越小,运动机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早期治疗,因异常姿势尚未固定,而容易调节和纠正,可防止患儿肢体挛缩、畸形等继发性损伤。因此,当前世界各国都提倡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主要有:

  1。物理治疗:即运动康复,通过增加关节活动度,调整肌张力,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力量和耐力等来改善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常用的技术包括:体位性治疗、软组织牵伸、调整肌张力技术、功能性主动活动强化训练、肌力和耐力训练、平衡和协调控制、物理因子辅助治疗等等。


  2。训练治疗:康复师应为患儿及其家长制定家庭训练计划。该计划重点应放在提高功能和防止继发残损方面,但是对于特别严重的患儿,易化护理及减轻家庭负担应是主要目标。通常包括:对患儿症状的了解以及日常生活的安排;功能性主动活动的强化训练;辅助用具如矫形器、椅子、站立架及轮椅的使用等等。


  3。作业疗法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作业疗法更侧重于上肢机能和日常生活动作的掌握及智能的提高,其方法是通过游戏和作业活动使患儿在无意中进行身体协调运动,从而达到生活上自理的目标,病儿通过作业疗法可获得动作能力,并可预防由运动机能发育障碍所致继发的感觉障碍和促进全身心的发育,实际上是一种生存能力的学习与掌握。


  4。教育康复训练:教育康复训练是小儿脑瘫患儿生活自理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教育训练、特殊教育、引导式教育、感觉整合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