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高强度、久坐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脊柱常容易受损,在颈椎方面,平时颈肩酸痛,还不以为意,当发生手麻就开始恐慌了,开始担心是不是我的颈椎压到神经了?继续发展下去会不会瘫痪?结果去医院检查,做了核磁共振,医生说你的颈椎没问题。这样的问题让很多朋友都非常困惑,明明我有不舒服,怎么医生说我的颈椎没问题?
其实,当你收到这样的信息时,首先你要开心,医生是说你的颈椎骨结构及神经结构没有问题,这说明你不需要手术治疗,其次,你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大问题,但小问题已经出现了,这个小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颈椎肌肉失衡、运动失调,而这就是引起你颈椎手麻的重要原因。笔者在跟随梁德主任,江晓兵副教授门诊期间,遇到过许多这样的“颈椎病”患者,每每苦诉肩颈酸胀不适日久,屈伸不利,紧绷感,并且伴有麻木不适。一查体,颈肩肌肉板硬或是团块或是条索,按揉后觉得舒适,结合影像学,并未见明显神经压迫。根据患者工作及生活习惯,多半可以诊断为肌肉筋膜病变。
很多同行及患友在治疗和锻炼时更多地关注颈椎背侧肌肉,但在这些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存在前中斜角肌的病损。
那么,什么是前中斜角肌呢?
斜角肌位于我们颈椎两侧,在颈阔肌和胸锁乳突肌的深层,一共有前中后三束,前束和中束连接了第一肋骨和颈椎关节突,后束连接了第二肋骨和颈椎关节突。就像帆船一样将我们的颈椎连起肋骨从而达到稳定。
前斜角肌 起点:C3-6颈椎横突的前面 止于:第一肋骨的上缘里面,
中斜角肌 起于:C2-7颈椎横突后面 止于:到第一肋骨的上缘外面
后斜角肌 起于:C5或者C6和C7的颈椎横突后面 止于:第二肋骨的外侧面
斜角肌的作用是:使颈椎屈曲;旋转:吸气时辅助提升肋骨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颈丛、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从前-中后斜角肌间隙穿过,所以如果是前-中斜角肌劳损痉挛肿胀等等,就会造成其间隙减小,从而压迫神经血管从而出现上肢的痛、麻及感觉异常(发冷)。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此病外因多由外力伤害,肌肉劳损或是外感风寒湿邪,客于肌肉经络,使得经络阻滞,脉运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病程日久,经脉筋肉失养,不荣则痛;内因多与素体亏虚、肝肾先天不足以及年龄有关。
如何定位前中斜角肌?可以在体表比较明显的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之间找,一手轻扶患者头部,可使患者头微微偏向一侧,另一手于另一侧颈部探及胸锁乳突肌,在胸锁乳突肌后内侧触及前中斜角肌。
前中斜角肌有病变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按之有压痛及酸胀感。初以拇指或其余四指沿肌束轻揉,后手法渐若拨琴,拨开黏连板结软组织,手法轻柔,反复拨弹至肌束松散即可。可予手法治疗棍粗头端点按肌肉起止点,必要时再用细头进行局部松解点压,注意前中斜角肌间隙中有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走行,避免暴力手法,防止导致神经血管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处理斜角肌时,力度需适中,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实施手法以从前向后为宜,避免造成对颈动脉窦的刺激。
病案
下面是一则笔者在跟随梁德主任、江晓兵教授门诊期间遇到的病例,现与各位分享:
患者为一中年女性,48岁。主诉为“反复双上肢麻木伴颈肩部酸胀不适2年余”,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麻木,侧卧位休息时麻木症状明显,伴有颈肩部酸胀不适,无头晕头痛,上肢无力等症状,未经系统治疗,症状反复。
查体: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双侧牵拉试验(-),肩颈肌肉紧张,无压痛、叩击痛,颈椎活动轻度受限。前中斜角肌处触及条索状硬结。
颈部影像学资料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前中斜角肌、肩胛提肌、斜方肌及颈肩部压紧点、结节团块点,棍点手法松解。 手法治疗进行约5分钟,治疗结束后,患者诉颈肩部不适感明显减轻。嘱患者适当锻炼(颈椎保健三步操)配合药物治疗。后经随访,患者诉双上肢麻木症状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