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有多少脑瘫小孩都被耽搁了(下)
2016年11月28日 4561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康康是个早产双胎儿,出生才2千克。他6个月时因脖子软、抬头不起到医院看病,医师明确告诉他父母康康有早产、双胎、低出生体重等高危因素,加上目前的表现,很可能是脑瘫,要抓紧时间治疗。康康的父母则认为孩子早产,要比别的孩子弱、发育晚一些,等他长长再看吧。结果到了3岁,康康还不能坐,父母才急了,带他来看病。
医师点评:康康很可惜,如果第一次就诊时开始治疗,这个时候可能已完全康复了。现在治疗即使能康复,时间要花得更长,难度也增大了,还可能留下后遗症。这种侥幸心理的患儿家长很多。其实只要有早产、低出生体重、黄疸、难产、窒息等高危因素,运动发育落后的同时又伴有头后仰、拳头紧握、肢体发硬等神经学发育异常,一般就可能判断为脑损伤。
依赖医疗康复 忽视家庭康复
8个月的成成在一家医院治疗了3个月,头还是向后仰,手握拳很紧,两上肢内旋后伸,象长了翅膀似的。就诊时妈妈很随意地抱着他,对于他的异常姿势没有任何纠正和抑制。医师问她平时在家中给成成做了什么训练?怎么抱成成的?妈妈只有一句话“我什么也没有做,就这样抱的”。
医师点评:对于脑瘫患儿,特别要强调医疗康复、家庭康复和社会康复相结合。在医疗康复的同时,须指导家长掌握相关康复知识和训练手段,在日常生活中纠正孩子的异常姿势,对巩固医疗康复的效果和促进孩子的运动、智力发育等是非常重要的和十分必要的。如抱成成这样的孩子时,就不要面对面地抱,要让孩子脸朝向前方,妈妈的胸部抵住孩子的头,双手抱起孩子,这样可控制孩子头后仰及上肢的后伸。
专家说法
小儿脑瘫类型多样,以痉挛型脑瘫多见,其运动障碍可累及全身,临床以双下肢受累最常见,主要表现为下肢膝关节、髋关节姿势屈曲,站立时足尖着地、行走时踮脚尖、脚后跟不着地。小儿脑瘫需要早发现、早康复,部分患儿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甚至不需要手术。
对于3岁以上、没有接受系统康复或者康复效果不满意的痉挛性小儿脑瘫患儿,可以采用FSPR手术缓解肌张力,为后期的康复治疗奠定良好基础,术后再继续康复治疗,达到满意效果。对于一些年龄较大、已经出现关节畸形的患儿,仅仅FSPR手术治疗还不够,还可能需要接受矫形治疗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让患儿最大程度的接近正常小孩,可以有正常的走路步态,不再“踮脚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