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如何选用口服药
2018年10月08日 1609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小儿感冒,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最常见,部分可伴有咽痛、头痛、乏力、腹痛、腹泻、全身不适等表现。要做到小儿感冒药的正确使用,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药物品种及分类
(一)西药
1.感冒复方制剂
小儿感冒常用西药以复方制剂为主,目前较常见用于临床的小儿西药复方制剂有: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干混悬剂、愈美颗粒、酚麻美敏口服液、氨酚麻美糖浆、愈酚伪麻口服液、愈酚甲麻那敏糖浆、小儿伪麻美沙芬滴剂、氢溴酸右美沙芬颗粒、氨酚那敏颗粒、愈创甘油醚糖浆、愈美甲麻敏糖浆、小儿愈美那敏溶液、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氨溴特罗口服液、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等等。
实际上,用于治疗小儿感冒的西药复方制剂,还有很多,它们的区别到底在何处呢?这要从这些药物的主要成分说起。目前,常用感冒药的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①解热镇痛药:主要起退烧作用,以对乙酰氨基酚最常见,此类药物药名常含有“氨”字,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干混悬剂等。
②鼻粘膜血管收缩药:可减轻鼻粘膜充血,解除鼻塞等症状,以盐酸伪麻黄碱最常见,此类药物药名常含有“麻”字,如:小儿伪麻美沙芬、愈酚伪麻口服液等。
③抗组胺药:竞争性阻断H1受体,可减轻过敏症状,控制上呼吸道感染性卡他炎症,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以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最常见,此类药物药名常含有“敏”字,如:小儿愈美那敏溶液、氨酚那敏颗粒等。
④镇咳药:以氢溴酸右美沙芬最常见,此类药物药名常含有“沙芬”字样,如:小儿伪麻美沙芬等。
⑤祛痰剂:以愈创木酚甘油醚、氨溴索较常见,此类药物药名常含有“愈”字,如愈美颗粒、愈美甲麻敏糖浆等。
另外,某些感冒药中含有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如: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也有部分含有咖啡因,如:小儿氨咖黄敏颗粒,因其副作用较大,现在儿童已较少用,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已禁用于5岁以下小儿。
2.退烧药
目前,专用于小儿退热的主要药物有:复方锌布颗粒、小儿贝诺酯维b1颗粒、布洛芬混悬液(美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泰诺林)。
3.平喘药及抗过敏药
常用止喘药物为b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丙卡特罗等;抗过敏药物如地氯雷他啶、抗白三烯药物如孟鲁司特钠等。
4.抗生素及抗病毒药
①抗生素:小儿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法缩短病程,反而可能造成菌群失调,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故务必谨慎使用。若确存在细菌感染证据,可加用抗生素。目前,小儿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头孢类及大环内酯类药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用于考虑支原体、衣原体或百日咳感染小儿。
②抗病毒药:目前常用的有: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尽管小儿感冒病原以病毒感染为主,但目前抗病毒药物大多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复制,在感冒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且常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对儿童副作用较大,现应用已受到明显限制。但如果考虑流感,主张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可有效缩短病程、缓解症状。
(二)中成药
小儿感冒常用中成药依其功效主要分为:
1.解表剂:常见药物有:小儿退热口服液、小儿清咽颗粒、健儿清解液、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儿感退热宁口服液、小儿感冒茶、小儿解表止咳口服液、小儿清毒糖浆、小儿感冒口服液、小儿清热止咳糖浆、小儿清热宁颗粒、小儿解表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四季抗病毒合剂、双黄连口服液、小儿金翘颗粒、保婴丹等。
2.清热解毒剂:常见药物有:儿感清口服液、小儿清解颗粒、小儿咽扁颗粒、金银花露、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黄桅花口服液、小儿感冒宁糖浆、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复方鱼腥草糖浆、小儿回春颗粒、蓝芩口服液、百蕊颗粒、金振口服液、小儿热速清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二丁颗粒、抗感颗粒、抗病毒糖浆、板蓝根冲剂等。
3.止咳平喘剂:常见药物有:小儿咳喘灵颗粒、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小儿麻甘颗粒、小儿肺咳颗粒、小儿肺炎散、小儿止嗽糖浆、小儿咳嗽宁糖浆、小儿百部止咳糖浆、小儿止咳糖浆、祛痰灵口服液、桔贝合剂、麻杏止咳糖浆、鲜竹沥口服液、百咳静颗粒、肺力咳合剂、小儿定喘口服液、芩暴红止咳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止咳口服液、珠珀猴枣散、复方甘草合剂等。
二、如何合理选择用药
(一)了解药物基本成分
要做到合理选择药物,首先需了解药物的基本组成成分,通过药物成分,从而知晓其临床作用。如小儿氨酚磺那敏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扑尔敏、人工牛黄,故主要用于发热、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患儿;愈美颗粒主要成分为愈创木酚甘油醚、氢溴酸右美沙芬,故主要用于咳嗽患儿。在西药复方制剂中,有些药物成分相对较单一,如盐酸氨溴索口服液,仅有氨溴索,主要起化痰作用;而有些药物含有数种药物成分,如氨酚麻美干混悬剂,含有乙酰氨基酚、氢溴酸右美沙芬、盐酸伪麻黄碱,可用于缓解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中成药一般组成药物较多,如双黄连口服液,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故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所致感冒;保婴丹主要成分为防风、天竺黄、钩藤等,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所致感冒。因此,有选用药物时,需根据临床症状,注意药物说明书上药物成分及适应症,以尽量确保对症用药。
(二)用药时机
小儿感冒初期,多有发热、流涕、鼻塞等症状,西药一般选择含有解热、鼻粘膜血管收缩药及抗组胺药成分的药物,如氨酚麻美干混悬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中成药多选用解表及清热解毒剂,实际上很多中成药均具有抗病毒作用,如板蓝根剂;若发热症状突出,可选用清热解毒口服液、金莲清热泡腾片等药物,若伴有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等,则可选用小儿咽扁颗粒、蒲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感冒后期患儿多以咳嗽、喘息、喉间痰响等症状为主,故以止咳化痰平喘为主。西药多选用愈酚甲麻那敏糖浆、愈美颗粒等。中成药以小儿咳喘灵、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等常用;若咳嗽时间长,伴有脾肺不足,则多选用小儿肺咳颗粒等药物;伴有食积可选用小儿消积止咳止咳口服液;伴有鼻窦炎,可加服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
(三)注意小儿年龄
有些药物,尽管都是小儿剂型,但有规格及适用年龄的差别。年龄越小,内脏相对发育越不成熟,可选用药物相对更少,用药也需更为警慎小心。用药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依照患儿年龄及剂量服药。
(四)联合用药
1.复方制剂的联合
小儿感冒药药物成分复杂,很多药物成分类似,加上同一制剂,可能存在多种药物剂型,如酚麻美敏口服液(混悬液)、小儿清肺化痰止痰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糖浆)等等。在使用时,原则上是能够选择成分单一者尽量单一,能够单药者尽量单药,若确需联用,应当需避免含有同种药物成分的药物联合使用,尤其是避免多种西药或多种中成药联合使用,以防药物累加,增加药物副作用。可适当采取中西联合的方法。但同时也需注意,有些感冒药,本身即为中西药复方制剂,联合用药就应更为慎重。
2.普通感冒药与其它药物联合
①退烧药:小儿感冒药复方制剂中,含有的退烧药一般剂量较小,如时患儿高热时,往往不能达到理想退热的目的,故在高热时,往往会需加服退烧药,推荐使用美林及泰诺林,此类药物均为发热临时使用,不能长时间大量服用。
②抗生素、抗病毒药
若患儿确存在细菌感染依据,在使用普通感冒药基本上,可联合服用抗生素;考虑流感者,可早期服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
③平喘药及抗过敏药
部分小孩感冒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病程中可能出现喘息症状,这时需加用平喘药物,常用2受体激动剂;若考虑过敏性咳嗽,可加用抗过敏药物。
三、关于小儿感冒用药的几个误区
(一)“小儿感冒发热,会烧坏大脑,烧成肺炎,故需积极退烧”。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发热,不立即退烧就会引起脑炎、肺炎等严重疾病,于是对短时间内不退烧,或反复发烧焦急万分,反复询问医生,是否可多次、大量使用退烧药,或其它办法,希望立即退热。但实际上,小儿感冒期间,发热反复2-3天是很常见现象,期间只要未出现超高热、抽搐等表现,小孩精神反应尚可,经过自然病程,体温就会逐渐恢复正常,需避免过多过猛使用退烧药物,导致低体温、虚脱等情况。两次用药之间至少间隔4小时以上。在高热激期,若对退烧药不敏感,用药后体温下降不明显,期间可配合饮水、物理降温等措施辅助退热。当然,小儿脑炎、肺炎及一些其它严重疾病,早期均可表现为感冒类似症状,需注意观察有无相关特异表现,而从另一方面来讲,若真是此类疾病,早期积极退烧,也往往并不能阻断病情进展。
(二)“中药副作用较西药小”。有家长认为,中药使用历史悠久,副作用肯定比西药小,这是比较武断的想法。实际上,中成药药物成分复杂,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曾经有家长将中成药感冒冲剂当成饮料,让小孩长期服用,最后导致小孩肝功能衰竭的深刻教训,需引起重视。中西药制剂,各有优缺点,包括口感、患儿年龄等等,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另外,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在使用中成药时,最好在中医师或中药师指导下使用。
(三)“可以将成人感冒药,减量给小孩使用”。部分家长认为,都是感冒,症状也类似,于是将自己感冒药减少剂量后给小孩服用,这是不对的。虽都是感冒药,小儿与成人药物往往成分不同,而成人药物中某些成分相对儿童毒副作用大,部分成分尚无小儿安全性研究,可能引起严重副反应,甚至后遗反应,故需避免类似操作。
最后,需特别指出,就药物本身来讲,往往只能起到缓解症状作用。小儿感冒通常是自限性疾病,若无并发症,大多1周左右自愈。如果小孩症状不重,精神反应及食欲均好,不必过多服药及使用抗生素。期间多饮水,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注意休息,有利于病情恢复。用药一定要谨遵医嘱及说明书,切忌重复多种及长时间服用。对于反复感冒小孩,平时注重小孩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及抗病能力,加强环境及个人卫生,合理均衡饮食,及时接种疫苗,对预防感冒的发生均能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