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治头痛
2018年07月20日 460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常突然发病,且病势较剧。头痛的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迁延难愈。经络遍布全身,贯穿脏腑,联络内外,运行气血,把人体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在临床治疗头痛时, 依据“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外必见诸内”原则,按照头痛的不同部位,结合经络循行路线,制定治疗方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疼痛科王祥瑞
一.循疼痛的性质
1.长期头痛伴有颈部僵硬:肝阳上亢(高血压病人常见,经常头痛,脖子紧)。
2.抽痛(throbbing pain):(有牵涉性的),诊断为肝风,什么叫抽痛,感觉过失恋吗?那种一阵一阵心痛的感觉,把它转移到头上就是抽痛。
3.刺痛(stabbing pain):定在一个点上的痛,像用针刺着一样的痛,诊断为血瘀。
4.胀痛(distending pain):临床多见,不但痛,还有紧,胀的感觉,诊断气滞,多见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
5.空痛(empty pain):肾虚,脑袋空空的,没什么思想,只觉得痛,是用胆经的脑空(引肾经入脑),再配补肾的穴位,如太渊啊,足三里。
二循疼痛部位
1.头左边疼痛是肝血不足。右边的疼痛也是胃气不降的疾病。偏头痛与少阳相关,一般病程长且难愈,其病亦与“瘀”、“络”有关,治宜以清泄肝胆郁火、搜剔经络瘀血为法。方用丹栀逍遥散加芍药甘草汤加减。宣散手足少阳、疏风止痛的一组有效穴位,即:丝竹空透率谷、合谷、列缺、足临泣。这组穴可以作为治疗各型偏头痛的基本配穴。丝竹空为足少阳经气所发之处,也是手少阳经脉的终止穴,穴位本身就可以治疗偏头痛,沿皮透至率谷,更加强了疏通手足少阳经脉的作用,这是因为率谷不仅是足少阳经脉的穴位,主治偏头痛,而且它又是足少阳、足太阳二经的会穴,具有疏散少阳风热使其循太阳经脉达表的作用。因此丝竹空透率谷是治疗一切偏头痛的有效主穴。合谷是手阳明经之原穴,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具有安神镇静止痛之功,据五行属性,本穴属木,所以它对疏通少阳更有突出的效果。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腧穴,按五行性质亦属木,因此在疏泄少阳风热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它位于足部,具有远离病所,引热下行的作用。若为外感风邪型则多见头侧持续性胀痛,遇风寒加重,项部拘紧等,常可配风池、曲池、绝骨等穴治疗。若为肝胆实热型可见头侧瞒动疼痛、痛如刀割、面赤等症,常配丝竹空、内迎香放血,针刺四神聪、行间等穴,这4个穴在平肝疏风方面有显著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型多见偏头痛、胀闷如裹、脘闷纳少等症,常配悬颅、颌厌、中脘、足三里或丰隆、气海针灸并施。悬颅、颌厌均位于颞颥部,除了在经脉循行上对偏头痛有突出效果外,还是足少阳、足阳明相交会之穴,并有疏导胃腑、振奋中阳的作用。中脘、足三里配丰隆使健脾化痰之功更强,气海疗诸虚百损,用来培补下焦,则中土自受补益,加用灸法就更增加了温补的效果。太阳、足临泣、外关。注意:太阳穴头痛是偏头痛,偏头痛是属于少阳经头痛,引经药——羌活,后溪配昆仑(太阳头痛的远端穴)。
2.前额疼痛是阳明经的问题:前额乃阳明胃经所布之处,该处疼痛多因胃腑积滞壅阻,失其通顺之故,故应从胃腑论治。“胃宜降则和”,胃腑不降,中焦壅塞,腑气不通,郁久化火,循经上逆,发为头痛。治宜攻积导滞,通腑止痛。胃腑得通,浊气下行,则无上逆之变,此乃上病下治也。泻中脘可清胃腑之热,调理阳明之气血,从而止前额痛。此外常可配合胃经荥穴内庭治之以清解胃热。印堂、合谷、内庭。前额痛,眉棱骨痛(forehead pain)------阳明头痛,足阳明胃经,是中焦脾胃的原因导致的。隐痛为胃虚血虚,剧痛为胃热,前额头重的痰湿 。阳明头痛的引经药——白芷,葛根 ;阳明头痛的穴位——合谷,内庭 。
3. 后头痛多为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所致,常出现头痛时作,痛连项背,并伴有一系列风寒表证的症状,常见于颈椎病患者。治疗以疏风散寒、调和气血、通达经络为大法,依上病下取的理论,取足太阳膀胱经经气所出之井穴至阴、原穴昆仑以止头痛,局部选用风池、风府等穴。天枢、后溪、申脉。
督脉起于长强,入肾经腰,行于脊柱、颈椎内,上行人脑。因此,督脉与肾、脑、脊髓有着密切关系。督脉之阳气,为诸阳之主气,润通脊、颈椎经脉之气血。颈椎之病,多因邪留督脉关节,或气血凝滞督脉,形成督脉瘀滞不通。肾主骨生髓,督脉瘀阻不通,肾之精髓不能通过督脉的运行濡养颈椎,上充于脑,使上下不交,精血不贯,发为颈椎病头痛。治宜温通督脉,祛瘀止痛,调畅气血。
4. 颠顶头痛考虑厥阴
常见于以下三种 1) 肝血虚:躺下有所缓解; 2) 寒凝肝脉:伴有寒象; 3) 肝阳上亢:剧烈疼痛。足厥阴肝经上行至额,与督脉会于颠顶。颠顶头痛病因在厥阴,肝脉夹胃,胃受肝疏而和降,其水谷方能排泄有度;寒凝厥阴,肝受寒邪,肝胃不和,胃寒停饮,阻遏清阳,浊阴循经上逆,直犯颠顶,发为颠顶头痛、恶心呕吐。治宜温经散寒,降逆止痛。方用吴茱萸汤加减。临床上亦常见于高血压患者和情绪激动者,治疗以四神聪、合谷、太冲相配。合谷具有和胃化湿之功,太冲为肝经原气所汇聚,可疏肝理气,两个原穴相配称之为“四关穴”,共奏疏肝散寒、降逆化浊、疏通经络之功。肝阳上亢者采用四神聪锋针点刺放血,可奏效,同时也有一定的降压作用。百会、太冲、内关。注意:如果是从枕骨处痛起来的,逐渐上移巅顶的,它的本是太阳经引起的,所以是太阳经头痛。那引经药事藁本,羌活。 厥阴头痛的引经药——吴茱萸(上达巅顶),吴茱萸汤主治寒凝肝脉造成的巅顶痛。 厥阴头痛的穴位-----至阴,太冲。
5. 全头痛
全头痛可见于痰湿阻络证、肾精不足证和气血两亏证,其典型症状和治疗各不相同。痰湿头痛者,可取中脘穴,任脉总任一身之阴,水液代谢也与任脉有关,故针任脉之中脘穴以燥湿化痰降浊,使痰湿无可生之机,痰湿祛则经络通。肾虚头痛者,治疗可取百会、上星、关元以滋补肾阴,濡润脉道。百会、上星都为督脉之穴,百会又为三阳五会,与上星都位于头,可以引气血精髓上达于脑,营养脑络,促进血行。关元为补肾要穴,补关元可以滋补肾元,肾元足则脑髓得养,头痛自止。若气血两亏可取中脘用补法,并灸神庭。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中脘可以强健脾胃,促进气血生化。神庭为督脉之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灸神庭可补阳,阳气盛则促进气血运行。两穴相配补养气血,改善气血运行而止痛。
少阴头痛,整个头都痛,慢性发作的空痛是肾虚,急性发作的 抽痛是外感风寒。少阴头痛的引经药:细辛,独活 少阴头痛的穴位:无穴可配,风寒用三风穴,肾虚用补肾穴。
记住风火痰虚导致眩晕
1, 感觉天旋地转的,每样物品都在动的——内风
2, 眩晕感觉头部沉重的——痰浊内阻
3, 疲倦后加重的——气虚血虚
4, 突然晕为实证,渐进晕为虚证
三.口腔内痛
1.下牙疼痛是大肠经的问题,扎合谷穴。
2上牙疼痛是胃经的问题。
3.舌头疼痛(硬)是脾气不足。
四.病例分析
患者,女,30岁,症状:头顶和头顶两侧疼痛,眼睛干,太阳心紧,颈肩紧张,月经不正常,一般要35-40天才来,嘴唇上有黑斑,耳闷。病例分析:头顶痛属于厥阴和肝有关,两侧痛和少阳有关,按上去才会痛,不按就会闷,胀,这种痛的情况可以确认是气滞引起,由于经期疼痛加重,经期肝气容易淤结,加上人比较容易紧张,颈肩紧张和少阳头痛有互通的关系,会造成头部供血不足,舌体瘦舌尖红有点。诊断:肝阴亏虚为本,肝瘀为标,属于少阳和厥阴头痛的合病,肝瘀横逆脾,所以嘴唇有黑斑,皮肤偏黄判断脾胃比较虚弱。处理:主穴为天柱,完骨,曲桓,天宗,颈百劳,疼痛部位的阿是穴,配血海,阳陵泉,三阴交,五枢,关元,中脘,合谷,肘髎,灸肩井。
分析过程
1、辨疼痛的部位:巅顶头痛属厥阴(足厥阴肝经......上交额,与督脉会于巅),另一疼痛点为在百会两侧,约头顶部膀胱经和胆经路线上,此处即使归于胆经,其所近穴位的主治均为头痛而非偏头痛,所以古人在此部位是区分不清太阳头痛和少阳头痛的,那么到底辨为太阳还是少阳,要看其他的症状。患者接着描述太阳穴紧,颈肩紧张不适,耳闷,这几个部位恰恰是手足少阳经循行经过的部位(手足少阳经在头面颈项部的循经是几乎重叠在一起),故辨为少阳头痛。
2、辨疼痛的性质:此例为闷胀痛,胀为气滞,血行不畅,闷为血虚,不荣则痛。从疼痛的性质既有肝血不足的厥阴头痛特点,又有肝胆气滞的少阳头痛特点。
3、辨疼痛的规律:包括时间规律和伴随症状规律,此例中患者经期延后,且头痛在经期前后加重,都与肝气郁结相关。唇四白在脾,唇上瘀斑是肝气乘脾的表现。
辨证为肝肾亏虚为本,肝胆郁滞为标。本为虚,而标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