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性胁痛?可能与人体这条经络不畅有关,循此入手方可事半功倍!

2019年02月16日 898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胁肋不适或疼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其发生既可以因为一些器质性的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脂肪肝,甚至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也可能仅仅是身体某些部位功能失调的结果和反应,这种情况往往无法通过一些客观的检查手段去定位和发现,由于病因不明确,病变位置不清楚,所以现代医学对这样的情况往往很难处理,基本上以观察随访为主。但痛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又该怎么办呢?

从中医的视角来看胁痛一症其实并不复杂,首先,它的发生位置在足厥阴肝经上,属于肝经的病变。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之端,走行于我们身体的两侧,上行至头顶处结束,大凡身体两侧部位出现的病变不适我们都可以从肝经去寻找原因,胁痛也不例外。由于足厥阴肝经循行是对称分布,身体两侧都有,因此胁痛既可以见于右侧,也可以见于左侧,或者两侧都痛,但不管发生在哪一侧,都是肝经病变的反映。

那么,胁痛一症究竟反映了足厥阴肝经什么问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痛的本质说起。中医认为,疼痛的发生通常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不通则痛”,主要是气血的运行出现障碍,气机郁滞,血行不畅;二是“不荣则痛”,主要是气血、津液不足,脏腑、经脉失养。由此分析,胁肋部位出现不适或疼痛说明足厥阴肝经经气不利,具体来说,可能是肝气郁滞,也可能是肝经瘀阻,还可能是肝经失于濡养,究竟是哪一种情况,我们要根据胁痛的性质和患者的全身症状进行辨识。

肝气郁滞所致者,主要表现为胁肋胀闷或胀痛,这是它最主要的特点,除此以外尚可以见到情绪老是不开心,经常感觉胸闷,喜欢叹气,饮食和睡眠情况可能也不是很好等等。

肝经瘀阻所致者,疼痛性质多为针刺样,比较尖锐,位置也相对固定,不会变来变去,同时可能伴有面色比较暗沉,舌质往往紫黯,一派瘀血阻络之象。

阴血不足所致者,多为隐痛,绵绵不休,劳累以后更为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感觉到口干舌燥,眼干目糊,容易疲劳等,舌质颜色较红,舌苔较少。

在厘清了引起胁痛的这几种常见的情况以后,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治。对于气血郁滞所致的胁痛,我的看法是,不管是气滞为主,还是血瘀为主,总之首先要疏理气机,使之恢复通畅,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强理气或活血,我常用金铃四逆散(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川楝子、延胡索)作为基础方进行调治,如果仅仅是胁肋不舒服,没有疼痛,可以去掉川楝子、延胡索,加用八月札或青皮疏理肝气即可。

对于阴血不足、肝经失养所致的胁肋隐痛不适,我则使用经典名方一贯煎(生地、北沙参、当归、枸杞、麦冬、川楝子)养阴疏肝。由于这一类的胁痛多见于一些慢性肝病的患者,因此取效的时间要更长一些,需要相当的坚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