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宪生:穿越死亡线 决胜血管外科

2020年06月11日 799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人物】张宪生:穿越死亡线 决胜血管外科

2013-12-27

多年来,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外的危重疑难患者,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获得成功救治。每当家属送来感谢信、锦旗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张宪生主任总会说:“手术的成功,是大家的功劳,我们一直在并肩作战。除了医生精湛的技术以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理解、担当也起了重要作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尹杰



张宪生:穿越死亡线 决胜血管外科__孙扬_医师报_医师网

人体血管遍布全身,动脉和静脉两大系统如同两队卫兵肩并肩、手挽手,牢牢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血管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有很多急危重症,如腹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一旦破裂,患者生命危在旦夕,所以有人称之为“人体随时引爆的炸弹”。有些疾病如颈动脉狭窄、急性动脉栓塞等也会导致卒中和死亡。

多年来,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外的危重疑难患者,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获得成功救治。每当家属送来感谢信、锦旗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张宪生主任总会说:“手术的成功,是大家的功劳,我们一直在并肩作战。除了医生精湛的技术以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理解、担当也起了重要作用。”

局麻下血管手术屡创生命奇迹

2005年12月,一位有12年糖尿病史的患者慕名来到张宪生门诊。多年的糖尿病,导致患者右脚冰凉、右趾溃烂、疼痛剧烈,多年难以入眠。因伴有严重的肺气肿、肺心病、陈旧性脑梗死、冠心病等,他辗转全国多家大医院就诊,得到的答复都是“只有截肢才能保住性命”。当地一家知名医院还曾邀请一位著名的意大利血管外科专家为他手术,但由于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不得不中途放弃。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患者慕名找到张宪生。张宪生详细了解病情后,考虑到全身麻醉手术风险很高,于是决定对患者实施局麻下股- 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后患足部立刻变热,溃疡逐渐愈合,已被宣判“死刑”的病足保住了,患者很快恢复了正常生活。出院时患者送给张宪生一面锦旗,激动地说:“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能站着把锦旗送到您手中,今天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德高耀中华,技精贯中西’,您当之无愧!”

因下肢手术范围广,手术时间长,临床常用的1% 利多卡因浓度低,无法满足现实手术要求,往往需要使用大剂量麻醉药物。经过多年科研摸索和经验积累,张宪生发明了低浓度局部浸润麻醉药品,既能满足下肢血管搭桥、动脉取栓等对手术时间长、麻醉药物剂量小的较高要求,又能达到患者手术区域的理想镇痛效果。这一利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临床奇迹。

2006年12月的一个周末,张宪生接到来自河北省邯郸市的求救电话,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因患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已生命垂危。当地多家知名医院认为需用截肢手术保全患者性命,然而都因患者无法耐受麻醉而放弃了手术。听着患者家属泣不成声的哭诉,张宪生当即决定让患者来北京紧急接受手术治疗。张宪生看到患者时,老人神志淡漠、不能平卧,查体可见下肢严重缺血、紫绀,躯体多处瘢痕。仔细询问家属,他了解到老人是一位曾参加过百团大战的抗日英雄。这深深地震撼了张宪生,“老人家没有牺牲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也决不能被动脉血栓摧垮!”张宪生立即为老人施行了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经膝关节上股动脉切开顺逆行双向取栓术,最终从老人动脉内取出长约70 cm的血栓,保全了老人的下肢。

出院后,老人的儿子专程打电话告诉张宪生说,当父亲回到家乡时,家人高兴地放起了鞭炮,他们在用迎接新人的礼仪迎接了一个生命的重生。那时他才知道,来北京看病时家人已为老人备好了寿衣,预备后事了。

2008年2月, 张宪生收治了一位79岁患下肢动脉闭塞患者。老人入院时已经发生肾功能、呼吸功能和肝功能衰竭,极度烦躁不安,多次拔掉输液针和吸氧管。要明确做出诊断须进行超声、血管造影等检查,但过重的病情使患者丧失了检查机会。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率超过90%,且为麻醉和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张宪生深知,不手术患者只能等死。在和家属详细交代患者病情后,家属均对手术风险予以充分理解并希望张宪生为患者实施手术换取生存希望。面对一双双祈盼的眼睛,张宪生果断决定立即手术。没法做辅助检查,他用分节段触诊动脉搏动的方法,判断出动脉闭塞的部位在左侧髂动脉;不能全身麻醉,他便亲自实施局部麻醉;患者不能自主呼吸,他就派人捏着皮球辅助呼吸……就这样,他成功完成了左侧股动脉到右侧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手术。

术后,为防止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进一步加重,他日夜盯在监护仪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一毫升一毫升地记录患者的尿量。经过7 天的精心看护,患者病情得到显著缓解,老人醒来后难以置信:“张大夫,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出院后1个月复查时, 患者的老伴对张宪生说:“ 张主任,我给您透露个秘密吧!您可能没有注意到,在您给我老伴做手术抢救的时候,我们全家人都穿上了运动装、换上了运动鞋。我们就想让您知道,您不是孤军奋战,我们在和您一起与死神赛跑!”

高难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成功获救

2013年5月, 张宪生接诊了一位70余岁的浙江籍患者,因反复晕厥求治于当地医院。医生拟行颈动脉介入治疗,术中造影发现患者左侧颈动脉极度狭窄、扭曲变形,对比剂难以通过,无法置入支架。

患者多方求治,但因其有严重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腰椎压缩性骨折、脑梗死等合并症,手术救治风险很高。辗转多家医院无果后患者找到张宪生。入院检查时张宪生发现,患者左颈内动脉有斑块堵塞,重度血管狭窄、接近闭塞,并且斑块处伴有血栓形成。特别是患者的右侧大脑半球已梗死,左侧大脑因同侧严重颈动脉狭窄致重度供血不足,且血栓随时有可能脱落,导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生命如风中之烛,随时可能猝死。解除左侧颈内动脉狭窄、开通左侧大脑供血,是拯救患者生命的不二之选。

血管外科医生为患者做了周密的术前准备:完善头颈动脉血管造影,详细评估左侧颈动脉狭窄的范围、程度及斑块的性质、血栓位置;针对手术的紧急情况一一做了预案。

一切准备就绪后,张宪生为患者施行了这台高难的高危手术。由于患者严重肥胖,术中找到左侧颈内动脉异常困难。正常人颈总动脉分出的颈内、颈外动脉,伴行延伸;而患者的颈动脉已经发生变异,颈内动脉扭曲、走行于颈外动脉的深层,如同芭蕾舞演员交叉的双腿。如何安全而在不损伤颈外动脉的同时悬吊起颈内动脉是又一道难题。张宪生巧妙地改变了手术床的角度使其向右侧倾斜,并调整了悬吊线的方向,使颈内动脉充分地暴露,最终用血管吊带提起动脉并顺利阻断。

切开动脉时,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巨大的硬化斑块几乎占据了整个血管腔,斑块表面附着大量的陈旧血栓,颈内动脉起始段内膜严重增生,管腔几乎闭塞。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难以根除斑块,张宪生决定采用改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来剥除斑块。他用剥离子沿着斑块与外膜的交界面轻轻地分离,因为整个血管几乎被斑块所占据,外膜像纸一样菲薄,稍有不慎就有穿孔的危险,而斑块、血栓哪怕残留一丁点儿,解除阻断后高速流动的动脉血就会将残留斑块、血栓冲向远端大脑造成大面积脑梗死,甚至危及生命。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手术室内的医生、护士都屏息凝视,心纷纷提到嗓子眼儿。终于,张宪生完美地清除了血栓,干净、彻底地剥除了颈动脉斑块。缝合血管后,左侧颈内动脉有力地搏动了起来,手术成功了!

手术效果显而易见,当即患者的脑供血就有了极大改善。经术后积极控制血压,第二天,患者就从重症监护室转回了普通病房。术前,患者目光呆滞、行动迟缓;术后,老爷子比以前爱说话了,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法并顺利地和亲人交流。查房时,患者紧紧握住张宪生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多少年脑子没有这么清楚了,是您给了我新的生命!”目前,患者已经恢复正常生活。

腹主动脉瘤破裂 患者逃离死神

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瘤体可逐渐增大,最终破裂出血,引发严重临床后果。腹主动脉瘤破裂是极其凶险的外科急症,往往因出血凶猛来不及救治导致患者死亡。因腹主动脉瘤病情隐匿,平时患者多无症状,一旦破裂可导致患者死亡,但经常会被误以为心肌梗死。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死于该病。

2011年春节,唐山市一位年届73岁的患者因腹痛来到唐钢医院就医,经超声和腹部CT检查后确诊为腹主动脉瘤,该院普外科医生决定手术治疗。在手术准备期间,患者的腹主动脉瘤突然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危急时刻,医院立即联系到张宪生。


http://www.mdweekly.com.cn/article.asp?id=4302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