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与大肠癌发病关系初步探讨01
2021年09月27日 808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大肠癌是我国比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在所有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大肠癌的平均发病率高居第3位,年死亡率约10/100万。大肠癌的形成是由于结直肠肠道上皮组织不典型增生造成的,极有可能会往腺癌的方向发展,部分发展为鳞癌。虽然从全球数据资料来看大肠癌多见于老年人,出现在年轻人群的几率较低,且有明确的数据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肠癌发病率明显升高。但是就从我国数据资料来看大肠癌患者发病年龄分布逐渐地向年轻化的方向偏移,我国年轻人患肠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是目前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升高的重要特点及大肠癌发病的重要特征。
大肠癌病程较长,因为从正常粘膜到不典型增生再发展至癌的时间跨度可能在10年以上。大肠癌的发病原因是复杂的,多样的,多来源的,不单单是某个特定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例如大肠癌家族基因的遗传、高糖高脂的饮食、空气及地下水污染、肠道各种基础性病变等。关于胆囊切除这一重要因素与大肠癌发病之间的关联性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学术共识。目前国内一直缺少关于这方面相关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本文致力于通过临床研究初步探讨因结石性胆囊炎及胆囊息肉行胆囊切除术与我国大肠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以期这些研究能够对外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重视胆囊的功能,更加严格的把握胆囊切除的适应症,使患者拥有更为获益的治疗方案。
胆囊结石不仅在我国西北地区属于一种常见病,而且在全国来说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对于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而言现已有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金标准。在我国行胆囊切除术的人群基数是很庞大的。原发性大肠癌一直是人体消化系统中常见的癌症之一,近年来的各种流行病学资料及各种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在全球的的发病率呈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我国的大肠癌的发病率亦同样如此,但大肠癌病因的各种对照分析研究尤其是胆囊切除与大肠癌发病关系的研究一直处于争论与验证过程中。1977年Turbull等一项前瞻性研究指出因胆囊良性疾患切除胆囊后罹难结肠癌的危险性比健康人群增加了45倍。1978年Capron和Hager等最早指出胆囊切除的人群增加了对结直肠癌的易感性,胆囊切除后的人群更易患大肠癌,从最终的病理结果看大部分是结直肠腺癌。关于在研究探讨胆囊切除与大肠癌的相关性及胆囊切除后引发的各种代谢变化问题上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为期长达将近半个世纪的讨论和持续深入研究。胆囊切除到底是通过何种方法和途径对大肠癌的早期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较为认可的主要原因是胆囊切除术后导致在肠肝循环的过程中胆汁酸的量成倍增加,诱导更多的鸟氨酸脱羧酶的活化,促使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增生更加活跃。这一代谢变化能否对大肠癌发病造成影响还需进一步验证。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大规模、大范围的胆囊切除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关于息肉性或结石性胆囊炎的胆囊切除与大肠癌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仍没有完全达成统一的观点和共识,国内大多数的学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的结果认为因胆囊良性病变的胆囊切除被认为是可能增加患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周智勇等学者探讨将中国人群的胆囊切除作为大肠癌危险因素时的做了一项Meta分析,结果指出胆囊切除能够大大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Chen,Y.K等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胆囊切除与结肠癌发病明显相关。可见完整的胆道系统与肠道系统保持着一种平衡状态,一旦平衡打破将势必引起各种肠道问题。
总结上述观点胆囊切除促使原发性大肠癌的发生,而国外学者的一些前瞻性研究结果与国内有不同。Schernhammer进行过一项有着85184例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这群年龄在36~61岁的女性患者的数据提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胆囊的切除增加了女性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尤其以近端结肠癌和直肠癌风险最高。Vinikoor等在进一步探讨胆囊切除和结直肠腺瘤早期发生之间的关系时发现胆囊切除与大肠腺瘤的早期发生没有任何相关性。
本文选自 赵伟,胆囊切除与大肠癌发病关系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