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的中医药诊疗

2018年07月15日 9209人阅读

 

 

失眠症(insomnia)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又称为睡眠开始及睡眠维持障碍。主要是指患者正常的睡眠被扰乱,明显地影响白天的日常活动(疲劳、注意力下降、打盹等),同时客观检测(如多导睡眠图)发现异常表现。根据失眠时间的长短将失眠症分为短期性失眠和长期性失眠。

中医学对该病证早有认识,《黄帝内经》中称其为“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并认为产生不寐的原因有三,一是由疼痛、咳喘、呕吐、腹满等其他病证所致;二是外来邪气直接客于脏腑所致;三是脏腑损伤,致使阴阳不和所致。至《难经·  第四十六难》开始正式使用“不寐”病名,并明确提出“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是他们夜不得寐的主要原因。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中,用酸枣仁汤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疗效肯定,至今仍为临床家所常用。明清时一些医学大家和重要著作如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戴元礼的《证治要诀》专列“不寐篇”,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李中梓的《医宗必读》,秦景明的《症脉因治》专列“不得卧篇”,对不寐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和防治方法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有些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山东省立第三医院中医科肖倩倩

失眠虽然不是一个危重病症,但长期失眠不仅会使人心情焦急忧虑,大脑的创造思维受到抑制,免疫功能降低,进而导致其他疾病发生,而且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加快中老年人衰老的过程。西医治疗失眠症目前是以安定类药物配合情绪稳定剂及非药物治疗如心理治疗、睡眠卫生指导等,可取得一定的良好的疗效。但是所有安眠药连续应用都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且停药后极易产生反跳。肝肾功能不全者,哺乳妇女,孕妇更应慎用。

中医治疗失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良好的疗效,配合西医治疗,更能减少西药的用量,减轻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病因病理]

导致不寐发生的病因很多,主要是由七情所伤,亦可因思虑劳倦太过或暴受惊恐等引起。

一、思虑太过,心脾两虚。

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心主神明,心伤则血液耗损,血不养心则神不守舍;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脾伤则无以生化精微,精微不足无以滋养于心,更加重心神不安,而成失眠。

二、情志不遂,肝郁化火。

由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则化火,火性炎上,扰动心神,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素盛,热扰神明,心神扰动也可导致不寐。

三、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房劳过度及久病之人,肾阴亏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至使神志不宁而不寐。

四、胃失和降,痰热内扰。

饥饱无时,饮食不当,肠胃受伤,或痰湿宿食停滞中焦,传化失司,积为痰热,壅遏于中,均可导致胃气不和,扰动心神而卧不得安。即《素问. 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之意。

五、心虚胆怯,善惊易恐。

心胆素虚或暴受惊骇,常因情绪紧张,善惊易恐而心神不宁,夜不得寐而多梦,梦中惊醒,如《杂病源流犀烛. 不寐多寐源流》所说:“有心胆惧怯,触事易惊,梦多不详,虚烦不寐者。”

综上所述,不寐的原因很多,其病位主要在心、脑,与脾、肾、肝、胆紧密切相关。其病理变化,总的属于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病机主要为阴血不足,阴虚不受阳纳,或因邪扰,阳盛不得入于阴,均可导致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神不归舍。因为血之生成,来源于脾之水谷精微之所化。血上奉于心,则心得其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而魂得安藏;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下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阳与阴交,阴阳互相协调,神志安宁。所以因暴怒、思虑、忧郁、劳倦、邪热、痰火等伤及诸脏,精血内耗,彼此影响,每成顽疾。所以,不寐之证,以虚者为多。

 [鉴别诊断]

与中医病证鉴别

1、与脏躁相鉴别:不寐的难以入睡与脏躁严重者难以入睡相似。但不寐以彻夜难以入睡或自觉不能入睡为主症,心烦不安为兼症;脏燥以烦躁不安,哭笑无常为 主症。不寐因内伤阴血不足,脑海失养,阳盛阴衰,心肾不交所致;而脏躁多因抑郁,积久伤心,或产后亡血伤精,心脾阴亏,上扰心神所致。

2、与烦躁相鉴别:二者均有烦躁和不寐的症状,多见于阴虚火旺证。但不寐系由心阴不足,阴虚内热,心神 为热所扰所致,以失眠为主,兼有心烦或虚烦不安;而烦躁多因邪热壅盛,炽伤心阴,四肢躁扰为主,兼有烦乱失眠。

3、与停饮鉴别:不寐与痰饮中之停饮均可见难以入睡的症状。但不寐以难以入睡为主症,能平卧,临床以虚证多见,少见咳嗽吐痰,胸满疼痛。停饮系痰饮停于胸胁,脉络受阻,饮邪迫肺,肺气上逆,而致咳喘不得平卧,并非难以入睡之不寐。

4、与胸痹鉴别:二者在心肾阴虚证时均会出现相类似的心烦不寐的症状。不寐以阴血不足,不能上养心脑,而致不寐为主症,心烦头晕为兼症;胸痹系气血瘀阻,胸阳不宣,心脑失养所致,胸闷痛,心悸盗汗为主症,心烦失眠为兼症。

5、与百合病相鉴别:百合病临床也可表现为“欲卧不能卧”,但它以精神恍惚不定及口苦,尿黄,脉象微数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多由热病之后,余热未尽所致,其伴随症状亦有差异。

[临床治疗]

一、治疗总则:

失眠症的治疗前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准确的诊断。治疗上最主要的应是消除导致失眠的各种因素,如消除心理紧张,改变睡眠环境,保持睡眠-觉醒规律等,较理想的是采用非药物及药物综合治疗。

中医认为主要是由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故治疗原则应从本论治,安神定志是基本治法,在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基础上给予安神定志之药剂。应用补益心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疏肝养血,和胃化滞,配合养血安神,育阴益气安神,和中清火安神等法,使气血和调,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正常,神明安宁。不寐患者虚实夹杂者甚多,故应注意攻补兼施之法。临床上因精神刺激,情绪波动引起的失眠十分常见,精神治疗亦十分重要。

二、分型论治

1、肝郁化火:心烦不能不入睡,性情急燥易怒,胸闷胁痛,不思饮食,口渴喜饮,面红头痛,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1)治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2)方剂: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减

(3)组成:龙胆草6g,柴胡6g,黄芩10g,木通10g,栀子10g,泽泻10g,车前子10g,当归10g,生地10g,龙骨(先煎)15g,牡蛎(先煎)15g。

(4)备选方: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适用于肝胆实火不寐者。症见头晕目眩,甚至头痛欲裂,不寐欲狂,大便秘结者。当归30g,龙胆草15g,黄连30g,黄柏30g,黄芩30g,芦荟15g,大黄15g,木香5g,麝香1.5g上为末,炼蜜为丸。

(5)加减:胸闷肋胀,肝气郁滞,善太息者加郁金10g,香附10g;头痛,面红、易怒加羚羊角6g,钩藤10g;神识昏蒙,加石菖蒲10g。

(6)临证事宜:①本证所用药物多为寒凉之物,多碍脾胃,应注意调护脾胃。②肝火日盛,熬津耗气,日久则心气阴液暗耗,应注意顾护心气,滋养阴液。

2、痰热内扰:睡眠不安,心烦懊恼,头重目眩,胸闷脘痞,口苦痰多,恶食嗳气,吞酸恶心,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1)治法:清热化痰,和中安神

(2)方剂: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3)组成:法半夏10g,山栀10g,陈皮10g,茯苓10g,竹茹10g,黄连6g,枳实6g,远志6g,夜交藤30g,石菖蒲10g,甘草5g。

(4)备选方: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加减。降火泻热,涤痰安神。适用于实痰老痰内扰,经久不寐,甚至彻夜不眠,大便秘结者,组成:青礞石10g,沉香5g,大黄10g,黄芩10g,朴硝5g,上为末,米糊为丸。

(5)加减:若心悸动甚,惊惕不安,加珍珠母20g,朱砂0.5g以镇惊定志;痰食阻滞者,加神曲15g,莱菔子10g,山楂10g 清食导滞。

(6)临证事宜:本证属痰热内扰,应以清心化痰为主,治标之药以重镇安神为宜,一般不选用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之类养心安神之药物,因此类药具有酸收敛邪之功,不利于化痰清热。

3、胃气不和:胸闷嗳气,脘腹不适而夜卧不宁,时有恶心呕吐,嗳气频频或腐臭,大便不爽而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燥,脉象弦滑或滑数。

(1)治法:消食导滞,和胃安神

(2)方剂:保和丸(《丹溪心法》)和越鞠丸( <丹溪心法> )加减.

(3)组成:香附10g,苍术10g,山栀子15g,连翘壳15g,陈皮10g,清半夏10,茯神15g,建曲12g,莱菔子15g,远志6g,合欢花10g。

(4)备选方: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适用于食积郁阻,蕴湿生热者。组成:大黄30g,枳实15g,神曲15g,茯苓9g,黄芩9g,黄连9g,白术9g,泽泻6g。

(5)加减:食滞较甚者,加山楂10g,麦芽10g;脘腹胀满,加厚朴10g,枳壳10g,槟榔10g;食积化热,加大黄10g,枳实8g以泄火导滞;伴恶心呕吐加麦芽10g,竹茹15g和胃止呕。

(6)临证事宜:本证为食滞痰浊壅塞,治疗重点在消食导滞以决渎壅塞和调和阴阳,故应慎食肥甘厚味以免助邪;因暴饮暴食所致者,控制饮食,对治疗尤有重要意义。

4、阴虚火旺: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颧红潮热,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质红而少苔,脉细数。

(1)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2)方剂: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合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3)组成:黄连6g,阿胶(烊化)10g,白芍10g,黄芩10g,生地10g,当归10g,鸡子黄1枚,朱砂(冲)1g,酸枣仁15g,甘草6g。

(4)备选方: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应用于肝肾阴虚,心肝火旺扰动心神之不寐证。组成:熟地24g,山药12g,茯苓9g,丹皮9g,泽泻9g,山茱萸12g。

(5)加减:若心悸心烦较甚,男子梦遗失精,可加肉桂6g 引火归源,加黄连10g泻火安神,使心肾相交;若虚阳浮越,眩晕、耳鸣,可加牡蛎20g、龟板15g、磁石10g等重镇潜阳;心火甚者,可加连翘15g;便秘口干,阴伤较甚者,加知母15g、何首乌15g、夜交藤20g。

(6)临证事宜:本病重甚者可致火炽水亏,心肾不交,应以滋阴清热,交通心肾为重点。重镇安神之朱砂,只可暂用,不宜久服。本类方药宜文火久煎。

5、心脾两虚:不易入睡,或睡中多梦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1)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2)方剂: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3)组成:党参15g,白术12g,黄芪30g,甘草10g,当归10g,远志6g,枣仁15g,茯神15g,龙眼肉10g,木香10g。

(4)备选方:养心汤(《证治准绳》)。具有养心安神,益气健脾之功效。适用于心、脾两虚兼有痰湿者。组成:黄芪30g,茯苓15g,茯神15g,当归15g,川芎10g,炙甘草6g,半夏曲10g,柏子仁20g,远志8g,五味子10g,党参15g,肉桂10g。

(5)加减:心悸,气虚无力,脉沉细无力者,应重用党参、黄芪;纳呆,便溏,苔厚腻,脾虚者湿者,重用白术加苍术10g,茯苓10g,以燥湿健脾。血虚甚者,加熟地15g,白芍10g,阿胶10g(烊化)以养血;夜寐不安较重者,加五味子15g、合欢花10g、酸枣仁20g、柏子仁10g以助养心安神。

(6)临证事宜:本证重点在补益气血以养心神,若气血亏虚较甚者,可与八珍汤,人参养营汤等合用。脾虚健运能力差,运用补益药时应注意不要妨碍脾胃,应在处方中佐以少量醒脾运脾药如木香等。煎煮方药宜用文火久煎。

6、心胆气虚:夜寐多梦易惊,心悸胆怯,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舌淡苔白,脉弦细。

(1)治法:益气镇静,安神定志。

(2)方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加减。

(3)组成:人参10g,茯神15g,龙齿15g,石菖蒲10g,黄芪30g,白术10g,远志6g,甘草6g。

(4)备选方:酸枣仁汤(《金匮要略》)。适用于血虚阳浮,虚烦虚劳不得眠者。组成:酸枣仁10g,知母10g,川芎10g,甘草10g,小麦15g,大枣6枚。琥珀多寐丸(《医统》):琥珀20g,党参15g,茯苓10g,远志8g,羚羊角6g,甘草6g。主治不寐症。

(5)加减:惊惕不安,心悸较甚加石决明(先煎)15g,珍珠母(先煎)15g,龙骨(先煎)15g;心虚自汗加浮小麦10g,麻黄根10g;胆虚不疏土,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者,加柴胡10g,陈皮10g,吴茱萸10g,山药10g,白术15g。

(6)临证事宜:本证为心胆气虚,益气常须健脾,滋阴之药应慎用,以免滋腻碍脾。

三、非药物治疗

1、首先弄清失眠的病因,失眠的特点及规律,消除原因。

2、睡眠卫生治疗:调整和改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室内保持空气清新,光线暗,温湿度适宜,当引起失眠的其它因素已经消除后,改善环境更为重要。同时要纠正患者不良习惯,如白天打盹,长时间卧床不眠,睡前活动过度,烟酒及咖啡摄入过量,睡眠觉醒时间无规律等。

3、心理治疗:消除病人对失眠的恐惧和焦虑,对治疗失眠十分重要。在解除了病人的焦虑,疑病和长期的思想负担后,在药物辅助下可取得良好疗效。

4、限时睡眠:通过部分睡眠剥夺以加强睡眠的效率。此方法适用于睡眠效率低的失眠症患者。

5、时相治疗:用于治疗睡眠时相延迟性的失眠,将患者每日睡眠的时间后移3小时,直至与正常就寝时间一致。

6、放松练习,冥想及生物反馈:这类方法对入睡困难者有效。生物反馈有肌电图性生物反馈和感觉生物反馈两种形式,前者对伴焦虑的入睡困难疗效较好,而后者对焦虑的易醒者疗效最佳。

7、刺激控制程序:患者根据下列原则进行自我控制,以便建立持久的睡眠/觉醒时相。(1)仅在有睡意时才卧床;(2)不在床上从事非睡眠活动,如看电视,阅读,进食等;(3)卧床后15分钟不能入睡时即起床,直到有睡意时再躺下;(4)早晨起床时间严格保持一致;(5)白天不打盹。

最近的研究提示,长期规律的中等强度锻炼,每周进行四次30~40分钟的耐力训练,如快速行走,低压氧练习,可以明显改善老年人的睡眠指标和质量。

[辨病论治]

一、专病专方

1、安神汤 组成:枣仁、柏子仁、朱茯苓各10g,夜交藤、合欢皮各20g,琥珀10g。心肝火旺加生地、黄连、山栀子、龙胆草;痰热内扰重用枣仁,加远志、陈皮、法半夏、枳实;心脾两虚加党参、白术、龙齿;心胆气虚加远志、党参、菖蒲、浮小麦;心肾不交加黄连、肉桂、夏枯草、法半夏。水煎服,日一剂,30日为1疗程。[张中英,自拟安神汤为主治疗失眠症36例.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17(1):18-20]。

2、定寐汤 组成:浮小麦、北秫米各60g,生龙骨、生牡蛎各45g(均先煎),丹参、大枣各30g,合欢皮20g,山茱萸15g,当归、五味子、炙甘草各12g;心烦耳鸣加黄连、肉桂、栀子,忧郁寡欢加绿萼梅、白芍,乏力汗出加黄芪、防风、白术,大便不畅、小便黄赤加大黄、知母、玄参、竹叶,痰多不易咯出加桔梗、百部、姜半夏、浙贝母,气滞纳呆加焦神曲、苏梗、香附,心悸胸闷加瓜蒌、薤白、郁金、苦参,日1剂,水煎服,治疗顽固性不寐,20日为1疗程。1~2个疗程治疗,结果:例数25例,痊愈20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2例。[潘苏白•定寐汤治疗顽固性不寐症25例. 新中医,1997,(12):31]。

3、加味真武汤 组成:炮附子、白芍各9g,生姜15g,白术、茯苓各12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均先煎),枣仁20g;情志不畅,脉弦加柴胡、香附,便秘加肉苁蓉,气虚加黄芪、党参,阴虚加龟板、鳖甲,日1剂,水煎服。治疗阳虚不寐30例结果:痊愈20例,显效,有效各3例。[张祥麟•张文秀,真武汤加味治疗阳虚不寐30例临床观察 .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2):18~19]。

4、加味柴胡疏肝散 组成:柴胡、香附各15g,白芍20g,川芎、枳壳各12g,甘草6g,血瘀加赤芍、丹参,肝火盛加菊花、栀子,痰湿盛加胆南星、石菖蒲,心神不安加炒枣仁、夜交藤、茯神,水煎服,日1剂治疗顽固性失眠。[董长华,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顽固性失眠.  国医论坛,1993,(6):27]。

5、大定风珠 组成: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各30g,生白芍、生地黄各20g,麦门冬、麻仁(柏子仁)各15g,五味子、炙甘草各10g,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服前加热药液纳鸡子黄1枚搅匀,兑入阿胶(烊化)7.5g,温服。治疗中风后遗之不寐结果:例数36例,痊愈23例,显效27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符世纯•大定风珠治疗中风后遗不寐36例.中医函授通讯,1993,(5):43]。

二、单味中药

1、荷叶蒂:祛湿清暑,和血安神。用法:每次用荷叶蒂7枚煎水温服。适用于阴虚内伤所致之失眠[(中医单方应用大全,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8,8)]。

2、回心草:镇静安神。方法:取回心草70g,胡椒35粒(捣碎),上药入鲜猪心中,炖3小时,连汤带猪心同服,每天3次,服10帖,症状消失。(翟占礼,云南中医学院,1982,(3):35)。

3、落花生:润肺,和胃,安神。用法:鲜花去茎30,放入茶具,用开水冲泡,每晚睡前1小时服完,一般2小时可明显见效,(夏世连,四川中医,1990,(11):29)。

[名医经验]

1、言庚孚老中医治疗不寐,对于气阴两虚,夜寐不安型,治以和血通阳,补益心气,育养心神,宁神定志。药用当归身10g,柴丹参12g,白檀香5g,细砂仁3g,酸枣仁6g,炙远志6g,北五味5g,玉桔梗6g,煅牡蛎12g。对于胃强脾弱,彻夜不眠型,治以滋阴泻下,以脾约麻仁丸(即《伤寒记》之脾约丸),1天2次,每次15g,连服四天。对于阴虚火旺,神魂不宁型治以养血清热,安神定志。药用大生地10g,当归身10g,杭白芍10g,大川芎5g,川黄连3g,北五味3g。(言庚孚医疗经验集.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

2、吴少怀老中医认为不寐有虚实之分,症候也有不同,治疗应辨证求因,分别邪正虚实,立方用药因时,因人制宜。大抵虚证多由阴血不足,病在心脾肝肾,应补益气血,或滋阴降火;实证多因食滞,痰浊,重在胃腑,应消导和中,或清降痰火,但也有因肝火上炎,扰动心神者,应泻肝胆火。并且在治疗同时,适当加入引阳入阴为佐使的药物,可以提高疗效。对于思虑过度,心脾两虚,以黑归脾汤加减,治以补益心脾,佐以清肝药,用黄芪9g,茯苓9g,生白术9g,台参9g,当归9g,炒枣仁9g,制远志4.5g,龙眼肉6g,木香4.5g,炙甘草3g,炒山栀4.5g,丹皮3g。对于肝郁胆热,痰火扰神型,以龙牡温胆汤加减,治以凉肝泻火,降逆安神,药用:生龙齿9g,生牡蛎9g,清半夏9g,陈皮4.5g,茯苓9g,竹茹9g,炒枳实 4.5g ,龙胆草4.5g,炒山栀4.5g,菊花9g,生甘草3g。对肝肾阴虚,肝胃不调型,以大补阴丹和封髓丹加减,治以滋肾养肝,调胃和脾。药用炙龟板9g,生地黄9g,炒知母4.5g,黄柏4.5g,砂仁 4.5g,香附4.5g,丹皮4.5g,制首乌9g,生甘草4.5g。(吴少怀医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

3、夏济华用赫石龙枣汤治疗肝胃阴虚,肝阳上亢型失眠。方用生赭石15~30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白芍12g,菊花10g,枣仁15g,当归10g,远志10g,山茱萸12g,茯神10g,朱砂2g。可起滋补肝肾,清热镇潜安神之效。(神经精神疾病古今效方,科学出版社,1998,8)。

4、余克涌对于失眠、证属心阴不足者,给予夜合汤治之,方用夜交藤、合欢皮、桑椹子、徐长卿各30g,丹参15g,五味子4g,甘草3g,可起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之功。(神经精神疾病古今效方,科学出版社,1998,8)。

5、张广修对顽固性失眠,证属三焦失和,心肾不交者,以和中交泰汤主之。主用制肉桂、焦白术、炒枣仁、夜交藤各15~30g,枸杞子、制香附、佛手、茯神各12g,黄连、肉桂各2~5g,生甘草3g,本方具交通心肾,交敛魂肝,健脾和中,调畅阴阳之力。(张广修•和中交泰汤治疗顽固性失眠54例.湖北中医杂志,1992,167:17)。

[其它疗法]

一、针灸推拿

(一)体针

1、主穴:内关,神门,安眠,足三里,后溪等。配穴:风池,百会,丝竹空,中脘,脾俞,肺俞,三阴交,心俞,肾俞,关元,气海,行间,命门等。上述穴位每次选2~5个,隔日交替使用,轻刺激,得气后留针10~15分钟左右,其间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艾灸法:可选择上述相同穴位。用点燃的艾条熏灸,每穴10~15分钟,每晚临睡前用。

2、针刺配合贴敷

先针百会(快速左右捻转法),进针后再针四神聪(提插法),均向前横刺,进针1寸,行针2分钟,行针间隔2分钟,共3次。均带针48小时。穴位贴敷:取穴涌泉(双侧),用药粉(珍珠、朱砂、大黄、五味子),适量混匀3g,加鲜竹沥汁,调糊分两等份,穴位贴敷,每晚睡前1次,9日为1疗程。

(二)背俞穴挑治治疗顽固性失眠

取穴:心俞,脾俞,肾俞;肝气不舒加肝俞(均双)。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刺至皮下组织,连续挑动组织纤维,并挑掉数根,挤出少量乳白色浆液。用干棉球压迫,纱布固定。每次取一侧,双侧交替使用。每周1次,3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周。

(三)耳针与耳穴压丸疗法

主穴选心、肾、神门、皮质下、脑等,配穴根据证候类型的不同加以选择,如胃气不和加胃,肝气郁结加肝、胆,痰热加胆、肺,心脾不足加脾等。对属实证者,手法宜重,类似泻法;对属虚证者,手法宜轻,类似补法。亦可在上述穴位压丸,如王不留行籽等,用胶固定,由医生或患者自己随时或定时按压,同样能起到刺激穴位,促进睡眠的效果。

(四)推拿疗法

从印堂至上星按摩10次;点按攒竹、鱼腰、太阳、四白、迎香、安眠,约10分钟;两手大鱼际分抹前额3分钟,轻抹眼球2分钟;先局部后整块揉按头两侧足少阳胆经区,持续3分钟。足底按摩:轻揉全足,擦抹数遍,约3分钟。重点按揉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垂体,头部,甲状腺,肝等反应区10分钟;强刺激痛点,硬结等反应点5分钟。并点按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脾俞,约5分钟,10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3日。

二、饮食疗法

能够治疗或改善失眠症状的食物很多,其中有些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如桂圆、大枣、蜂蜜、山药、酸枣仁、核桃、黑芝麻、莲子、枸杞子、栀子、决明子、桑椹、百合、芡实、牡蛎、麦芽、麦门冬、茯苓等。均可根据不寐者的症状和全身情况单味或配合其他食物,经过煮熬加工作为食品或药膳服食。但需坚持一段较长时间,最少一月以上。举例如下:

1、龙眼莲子羹[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下同)]

原料:龙眼肉20g,莲子20g,百合20g,冰糖20g。

做法:先用开水浸泡莲子,脱去薄皮,百合洗净,开水浸泡,将龙眼肉(去核),莲子,百合,冰糖,放入大碗中,加足水,上甑蒸透,即可食用。

功能:补益心脾。此羹用于心脾两虚者。

2、猪心夹砂肉

原料:猪心(不落水)一个,炒枣仁10g,朱砂3g,葱,姜,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猪心不洗 ,最好刚从宰杀的生猪胸腔取出,开一口,直达心室,将炒枣仁、朱砂用清洁纱布包裹,塞入猪心室内,撒上葱姜,入大蒸钵内,大火猛蒸2小时,猪心粑透,入盐用味精,弃去纱布里的炒枣仁及朱砂,只食猪心即可。

功能:养心安神。用于治疗心胆气虚者。

3、枣竹灯心粥

原料:枣仁20g,玉竹20g,灯心草6g,糯米200g。

做法:先将枣仁、玉竹、灯心草用清洁纱布包扎,放入锅中,与糯米同煮成粥,捞出纱布包,即可食粥。

功能:养阴清火,安神镇静,和中除烦。

4、神曲茶

原料:神曲10g,红茶末5g

做法:神曲切成粗末,锅中微炒,勿焦,与红茶末混合,沸水浸泡10分钟,即可饮用,随饮随冲,味淡为止。

功能:消滞和中,开胃健脾。此为消食化气茶,用于治疗食积不化而失眠者。

5、竹沥贝蔻饮

原料:新鲜苦竹三尺长者十条根,白豆蔻3g,川贝母20g,冰糖20g。

做法:将新鲜苦竹放在灶火上燃烧,须将燃烧部位抬高,竹沥始能顺着竹节下流,瓶接备用,再将白豆蔻,川贝母,冰糖煎水,滴入竹沥十来滴,候凉饮用。若预置在冰箱中冷服效果更佳。

功能:清热化痰,健脾理气。适用于痰热内扰型。

[调摄护理]

一、劝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定时起居,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二、应注意居住环境的安静,设法避免和消除周围的噪音,卧室要光线暗淡舒适,避免强光,睡前不宜听娱乐音乐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兴奋而难以入睡。

三、要注意精神方面的调摄,保持心情舒畅,消除顾虑;避免脑力劳动过度,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四、饮食上应注意晚餐不宜过饱,少食油煎厚味及不易消化之食物。心脾两虚者宜食当归羊肉汤,阴虚火旺者宜食较多的蔬菜瓜果,忌油煎,火烤食品。睡前忌喝浓茶,咖啡及吸烟。

五、加强体育煅炼,增强体质,促进形神健康。

[现代研究]

一、病因病机研究

詹国勇在对顽固性失眠的治疗研究后,认为失眠之因有虚有实,而在顽固性失眠中,以瘀最为多见,所谓“顽疾多瘀血”,且久病必虚,而致虚实夹杂,缠绵难愈故运用常法常多无效,使用活血化瘀法则常能奏效,可予血瘀逐瘀汤治疗,使瘀血去而气机调,阳能入阴而安寐,与近年来临床报道活血化瘀药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是吻合的。[詹国勇,血瘀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31例疗效观察,新中医,1996(8):32~33]。

二、临床研究

李荣亨等治疗失眠症患者71例,使用复方酸枣仁安神胶囊(每粒重0.5g,相当于生药5g,)1~2粒;对照I组31例,用朱砂安神丸10g;对照Ⅱ组32例,用安眠酮(每片0.1g)1~2片,均于睡前半小时口服。结果,3组分别显效(睡眠显著改善,连续3夜睡眠时间延长>2小时,症状消失或减轻)33、6、11例,有效26、8、14例,无效12、7、7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3%,45.2%,78.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Ⅰ组(P<0.01),与对照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服2粒者疗效优于1粒者(P<0.05),病程长者疗效差(P<0.01~0.05)。无明显毒副作用。[李荣高,胡光志,孙立仁。复方酸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5,(1):28~30]。沈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合行为疗法治疗失眠。药物组成:柴胡12~20g,龙骨、牡蛎各20~30g,黄芩、茯苓、半夏各10~15g,大黄6~10g,合欢花20g,大枣3~5枚,生姜3~5片,肝火上扰加龙胆草、栀子,胃腑不和型加神曲、莱菔子,阴虚火旺加黄连、阿胶,心脾两虚加党参、当归,日1剂,水煎服。并使用行为疗法:坐(或卧)位,深呼吸3次,每次5~7秒,依次收缩、放松上肢肌肉,每次收缩5~10秒,放松30~40秒,双臂松弛置体侧,默念口诀,每次20~30分钟,日1~2次,7日为1疗程,用4疗程。治疗例数30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随访2个月,无复发)19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9%[沈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合行为疗法治疗失眠36例疗效观察。天津中医.1999,(2):25~26]。张鸿用益气升阳法治疗顽固性不寐。药用大枣、党参各15g,茯苓、白术、黄柏各12g,炙甘草8g,苍术、远志各10g,黄芪、山药各30g,谷芽、麦芽、酸枣仁、夜交藤各20g,合欢皮25g,冰糖1两,阴虚火旺去党参、苍术,加沙参、黄芪、山栀子,日1剂,水煎服,连服5剂,治疗例数27例。结果:有效24例,好转2例,无效1例。[张鸿,益气升阳法治疗顽固性不寐27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6(12):750~751]。

冯均信针刺百合穴治疗不寐78例,取穴:百合(用40mm毫针向后平刺1寸,留至次日清晨,不行针),肝郁化火配风池、行间,痰热内扰配足三里、丰隆,阴虚火旺配太溪、风池,心脾两虚配足三里、内关,心肝气虚配四神聪。对照组30例,取穴:神门、内关;耳穴:神门、内分泌、交感、 心区、肝胆区,留针1小时。体针均留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均日1次,7日为1疗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4、9例,显效29、8例,有效各6例,无效2、7例,有效率为97.4%,76.1%(P<0.01)[冯均信,针刺百合穴治疗不寐78例,上海针灸杂志,1999,(3):13]。吴学章使用针刺治症失眠症,心脾两虚取心、肝、脾、肺、肾、胃、胆俞(均双),留针30分钟。脑髓失养取印堂、百会、安眠(双),留针30分钟;心血不足取脾俞、足三里、隐白(小艾柱灸3~5壮)、神门(均双),留针30分钟;心肾不交取三阴交、太溪、心俞、肾俞、神门 (均双),留针15~20分钟;胃气失和取足三里、丰隆、胃俞(均双)、四神聪,不留针或留针10~15分钟;肝胆郁热取风池、丘墟、行间、期门、神门(均双),不留针或留针。均日1次,治疗例数120例,[吴学章,针刺治疗失眠症120例,中医杂志,1996,(6):344~345]。

失眠症多见于妇女、老年人及心理生理功能紊乱和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群中,严重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失眠有着广阔的前景,祖国医学以辨证论治为立足点,认定其病位在脑、心,发病归属于阴血不足、阳盛阴衰、神不归舍。在对失眠的治疗和认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以中药、针灸、按摩配合西药的治疗方法是失眠症防治的主要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