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大神经阻滞治疗
2018年07月20日 635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枕大神经头晕常同时合并有后脑勺发沉、偏头痛、眼睛发懵、好像睡不醒,严重时可有恶心、天旋地转、不敢转头等。 枕外粗隆位于中医的风池穴位置稍内上方一点,用手可触摸到稍微隆起的骨头(图示黑箭头指处),它是提肩胛肌、小菱形肌等肌肉的附着点,有好几层筋膜和肌腱,容易发炎(这些肌肉下方的附着点,在肩胛骨内上角打×的地方)。肌肉的附着点发炎时,局部便有压痛点,引起疼痛并放射到颈中部,所以病人会有脖子发梗的感觉。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疼痛科王祥瑞
在枕外粗隆的下方,枕大神经从多层筋膜里穿出(图示白箭头处)向前,支配外侧半的头部;再向前为眶上神经,支配眼眶周围的感觉。附着在枕外粗隆的肌肉发炎、水肿时,容易卡压这根神经,发生后脑勺发沉,眼睛发懵,好像睡不醒。有时候会产生半侧头部闪电一样跳痛,常被误诊为偏头痛,甚至还打麦角胺 。由于枕大神经穿行时,要穿过几层筋膜,病人在转头时,肌肉收缩会加重神经的卡压和扭曲而发生头晕、恶心的症状,故病人不敢转头。枕大神经在脊神经分出来的部位和交感神经、椎动脉这些小分支互相邻近,互相伴行。枕大神经受到刺激的时候常常会反射性的刺激交感神经和椎动脉,所以病人就会产生头晕、恶心、天旋地转的症状。
应用解剖
根据枕大神经解剖走行特点,可将枕大神经分为肌内段及筋膜内段。枕大神经为感觉神经。它是所有脊神经中惟一未经椎间孔出椎管的脊神经后支,是后支中最为粗大的皮支。)枕大神经为C2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出椎管后呈弧形绕过头下斜肌下缘,向上内行走,与矢状面约呈70°角,冠状面呈60°角,穿行于头半棘肌和头最长肌之间。枕大神经起始点约位于C2棘突上2.0cm,后正中线旁开2.5cm处。在C2棘突上方约2.2cm,后正中线旁开约2.5cm处穿出肌肉,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腱性止点纤维深面,紧贴项筋膜,于筋膜水平位,斜形走向外上,开始段与后正中线约呈30° ~40°角,邻近上项线处增至55°~70°角,走行距离约5cm,在上项线距枕外隆突约3.5cm处,浅出皮下,该处为斜方肌腱性索带与枕骨之间形成一纤维骨性孔道,直径约2mm。浅出皮下后,与枕动脉伴行,分成2~5支,支配枕部皮肤,皮支最远可解剖到冠状缝。
枕大神经阻滞术(larger occipital nerve block)
操作方法
(1)体位俯卧位或坐位,头中立位略前屈。体弱病人为预防脑缺血可采取俯卧位。
(2)穿刺点 枕外隆凸的中点向患侧乳突旁开62.5px上项线上,枕动脉搏动内侧做标记。上项线为枕外隆凸向两侧延伸的弓背向上的弧形线,为斜方肌上止点。
(3)方法 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先在标记穿刺点触摸枕动脉,在搏动明显处内侧垂直缓慢进针,出现放射痛后,回抽无血,注入1%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镇痛液2~3ml。
适应证
(1)枕神经痛 疼痛自后头部、枕项部开始向颈、下颌和耳后放射,似颅面痛,触及头皮表面和毛发可诱发疼痛。
(2)颈源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