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前的6个信号,你注意到了吗?知道这些能救命!

2022年04月25日 14077人阅读

近期接连出现的猝死新闻,让「猝死」这两个字眼一次次刺痛我们的神经。


尤其把它与年轻的生命放在一起,更加让人遗憾和痛心。



什么是猝死?

为什么它会盯上年轻人?


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群,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引发猝死的基础性疾病可分为两类: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


  • 心源性疾病

    占猝死总人群的80%以上,主要包括冠心病、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脏方面的疾病。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数高达54万,几乎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源性猝死失去生命。


  • 非心源性疾病

    20%左右的猝死患者是非心源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主要包括肺梗死、支气管哮喘、急性脑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目前患病人数约3.3亿。


心脑血管疾病过去总被认为是老年病,但如今中青年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增长,增长幅度已超越老年人。


这主要与现代生活的大环境有关:工作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高脂、高盐饮食,经常熬夜,体育运动减少或过于剧烈的运动、酗酒等。


以冠心病为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往往发病急、程度严重,心脏性猝死者多见。


原因是中青年人血管内斑块进展快且不稳定,容易破裂形成血栓,血管被堵死,立即引发急大面积心肌坏死,由于发病急,没有建立侧支循环,进而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



猝死前,会有预兆吗?


很遗憾,猝死这种“瞬间的死亡”,是没有非常明确的预警信号的。即便有预兆,大多也会被人所忽视。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对于身体出现的不适,也会认为是小毛病而不在意。


所以平时身体给你发出一些健康信号,我们不能忽视。具体来说,当出现以下6种情况的时候,需要立刻就医:


征兆一:胸痛

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冠心病的典型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出现这类情况时需多加注意。


征兆二:憋气、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情况时,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征兆三: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征兆四:胸闷、憋气剧烈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等症状,需警惕肺栓塞、心衰急性发作等。


征兆五:失眠焦虑,极度疲惫

在没有缺少睡眠、剧烈运动或生病的前提下,连续几天、几星期,甚至几个月都出现无法缓解的疲劳感,且伴有失眠、焦虑、夜间惊醒等症状,就要考虑是否心脏出现问题。


征兆六:晕厥、短暂的意识丧失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出现不明原因晕厥后应提高警惕,尽快查明原因,预防下一次晕厥甚至猝死的发生。



学会正确的急救

就是从死神手里争取时间


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后,每增加1分钟,存活率就会降低7%~12%,4分钟后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黄金4分钟”


据统计,我国九成左右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当意外不幸发生,及时正确地进行急救,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对于已经发生的心源性猝死,正确的心肺复苏、心脏除颤器(AED)的规范使用至关重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