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
2017年10月19日 1143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组织发生和发展。宫颈上皮是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原始鳞柱交接和生理鳞柱交接之间的区域被称为移形带(区)。在移形带形成过程中,发生鳞状上皮化和鳞状上皮化生,被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代谢活跃,在致癌物的作用下(如HPV等)可发生细胞分化不良,形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概念源于1967年,瑞卡迪提出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其分级。2014年WHO对女性生殖系统分类中,推荐采用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来命名。并且将其分为两级,即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目前通常认为宫颈癌前病变仅包括(HSIL)。值得注意的是,细胞学诊断的HSIL不能代替阴道镜活检,及锥切细胞学检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90%以上宫颈病变与HR一 HPV被感染有关,目前已经确认,HR一HPV产生的蛋白E6和E7在细胞中的分子机制,E6可以通过招募E6一ap,结合并降解p53,E7则可以结合并降解,p2b。导致细胞发生编程错误,周期调节失控,发生流变,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癌变。
通常按照三阶梯原则对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即先进行hpv一dna分型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若有异常则行阴道镜检查和多点活检,根据病变级别决定是否进行宫颈锥切术。
5、宫颈leep锥切的临床应用
宫颈leep锥切术是采用高频电刀进行的宫颈锥切除。用不同规格及形状的电切环可切除不同大小的组织,达到治疗宫颈病变的目的。与传统的冷刀锥切相比,leep优点突出,操作简单,无需麻醉,手术能在门诊进行,因边切边止血,出血少,术后创面愈合快,造成盆腔炎症和水肿轻,为日后的再次根治性手术创造良好条件。此外leep的最大优点是尽量保留宫颈间质,有效减少宫颈机能不全,但由于宫颈leep切除深度的限制,对于病变广泛的CIN3级,并不能完全除外宫颈浸润癌的患者,以及不能充分暴露移形带的患者。其能否代替冷刀锥切有待商榷。原因包括两方面,一、对病理的影响,二,切除深度的限制,尽管leep的高频电刀能迅速固化组织,仍有不少病理医生认为热机电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标本的边缘组织,对判断边缘是否切除干净增加了难度。
文献报道,锥切对于CIN的治愈率达87%到98%,此外,LEEP既是诊断早期宫颈癌分期的主要手段,也是防护宫颈癌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其指针是建立在阴道镜活检病理的基础上的。包括一阴道镜明确诊断的高级别病变,并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二不满意的阴道镜检查,隐形带不能完全暴露。三,病变位于颈管内阴道镜难以诊断。四、TCT与阴道镜活检结果不符,如多次细胞学HSIL而阴道镜活检未予以支持。五、宫颈管搔刮阳性,提示病变位于宫颈管内。六、阴道镜病理可以为浸润癌为明确病理深度及广度。七、病理提示为灶浸润癌或宫颈原位癌,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