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低白细胞患者的中药治疗
2018年07月26日 918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今有患者张××,男性,40岁,2年余前体检发现白细胞降低,为3.1×10*9/L,而后稍感乏力,自觉体质变差,易感冒。当时未经治疗。期间曾多次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数在2.8×10*9/L-3.2×10*9/L之间徘徊。去岁末,患者来我处就诊,考虑患者是因自身免疫力下降导致白细胞降低,病属中医“虚劳”范畴。患者平素体质可,详细询问后得知患者工作比较累,劳倦过度,易损伤心脾,致气血亏虚,日久成劳。正如《景岳全书》言:“不知自量而务从勉强,则一应妄作妄为,皆能致损。”患者气虚则表卫不固,气血不能充盈血脉,形体失养,表现为乏力,肺气亏虚则营卫失和,易患感冒。遂予草药7贴补益肺气,益卫固表。服药后复查血常规示3.8×10*9/L,1个疗程的治疗后血常规即恢复正常,为4.4×10*9/L,现停药半年后复查,白细胞为4.5×10*9/L。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金涛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许多疾病相继被列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值得提出的是,自身抗体的存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非两个等同的概念,自身抗体可存在于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上皮细胞抗体、胃壁细胞抗体、细胞核DNA抗体等。有时,受损或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组织可激发自身抗体的产生,如心肌缺血时,坏死的心肌可导致抗心肌自身抗体形成,但此抗体并无致病作用,是一种继发性免疫反应。
西医学针对该疾病的治疗,除了对症治疗如白细胞降低的患者予以升白胺提升白细胞、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一般采用激素治疗等手段外,多数会予以免疫抑制疗法。顾名思义,免疫抑制疗法是指采用免疫抑制剂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核B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功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法。然而免疫抑制剂有着很大的副作用,如环孢素主要副作用有牙龈增生、多毛、痤疮、肝肾功能损害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较大剂量易引起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及类柯兴综合征的症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较强,环磷酰胺会产生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及脱发等,除此之外,一些免疫抑制剂还能产生诸如寒战、发热、呼吸困难、皮疹、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更重要的是,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在抑制疾病发生的同时,降低了本身的免疫功能会是其本身更易遭受各种感染,且较正常人更加难以治疗。
而中医学方面,将自身免疫性疾病归入“虚劳”范畴。并给出如下定义: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虚耗为主要病机,五脏虚候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理虚元鉴·虚证有六因》对引起虚劳的原因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言“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说明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导致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日久不复均可导致虚劳。结合临床,可概括为五个方面:1.禀赋素弱,先天不足,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5.失治误治,损伤正气。
中医治疗方面,可针对病机进行,先辨五脏气血阴阳的亏虚,再辨兼挟病症的有无。对五脏气血阴阳的辩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即先辨气血阴阳,再辨五脏。如潮热、盗汗、虚烦、舌红少津,脉细数者为阴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迟者为阳虚,神疲乏力、自汗、面白、舌淡、脉弱者为气虚,头晕、面色不华、舌淡、脉细者为血虚等,同理可辨五脏虚候。经曰“虚则补之”“损则益之”,自古虚劳的治疗,当以补益为基本原则,根据其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法,然后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遣方用药,加强治疗的针对性。
在应用补益法治疗虚证时还应注意:1.重视补益肺脾肾在治疗中的作用,且应尤重补脾。“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胃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2.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虚泻实,扶正祛邪。3.虚证日久,恢复较慢,遣方用药,必求平和。4.虚劳病久,需注意饮食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