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 注册

什么是泌尿系感染?

2017年12月14日 1038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泌尿系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病的总称。属于中医的“淋症”、“癃闭”范畴。一般以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临床特点。中医认为此病多系由于湿热下注,侵犯肾与膀胱,下焦气化不利所致。患者中小儿比成人多,女性比男性多,且易反复发作。引起泌尿系炎症的致病菌80%是肠道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粪链球菌。急性单纯性泌尿系感染多由一种病原菌引起,慢性、反复发作的感染,可能有先天性泌尿系异常,大约有1/2~1/3的病人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或有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症。主要症状:应注意发病经过,有无尿频、尿急、尿痛、高热、寒战、腰酸等症状。注意有无糖尿病、肾外伤、泌尿系手术及器械检查史,有无结肠炎或便秘等。女性注意妊娠及生育史,发病与妊娠、月经关系,有无盆腔炎等妇科疾病。


1.除一般尿常规检查外,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作细菌检查,必要时作1h尿细胞排出率测定(方法:排空膀胱,收集3h清洁尿,计算出1h尿白细胞及非鳞状上皮细胞数。判断:<20万者为正常,20万~30万为可疑,>30万有诊断意义)。此法较12h尿沉渣计数法准确。  


2.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及药物敏感度测定,革兰阴性杆菌菌落计数≥10万/ml者有诊断意义,1万~10万/m1为可疑,<1万/m1大多为污染;经导尿或膀胱穿刺行尿培养,如菌落计数>1万/ml者即有诊断意义。革兰阳性球菌菌落计数100~10000/ml即应考虑感染。


3.特殊培养及检查。对于常规细菌、真菌培养未能发现致病菌时,可采用高渗培养(0.3M蔗糖培养基),以除外L-型细菌感染;采用厌氧培养以除外厌氧菌感染。必要时可行病毒、支原体及腐生寄生菌等检查。


4.肾功能检查包括肾小球滤过率测定肾小管浓缩功能、酸化功能检查,慢性病例尚应查血及尿钾、钠、氯、钙、磷、镁、pH、动脉血气分析


5.反复发作病例常规行双肾B超检查,酌情作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必要时行CT检查。女性应行妇科检查,必要时行盆腔静脉造影,以除外易感因素的存在。


6.诊断标准根据泌尿系感染发生部位常分为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即指肾盂肾炎,根据临床特征,又可分成急、慢性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可伴下尿路感染,而下尿路感染常单独存在。


治疗

1.按肾脏病护理常规护理,有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2.尿常规、尿沉渣找细菌、真菌培养等均应留晨尿。对女性和包皮过长男性者,应先清洁外阴部尿道口。各种尿标本收集后,均应立即送检。

中医中药 急性期可清热解毒,慢性期以扶正祛邪为主,养肾阴益肾气。


治愈标准:

1.临床治愈 症状消失,停药72h后,每隔2~3d作尿常规及细菌培养,连续3次阴性。

2.痊愈 临床治愈后,尿常规及细菌培养每月复查1~2次,连续半年均阴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