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2年后差点截肢!植骨手术达成“护骨”使命~

2022年06月21日 53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骨折了怎么办?许多人都知道:轻则石膏固定,重则打钢板、打钢钉治疗。总之,以目前的医疗水平,骨折并不是什么难治的疾病。

然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骨科文根主任遇到了一位患者,在骨折两年之后病情反而愈加严重,这是怎么回事呢?

迁延不愈的骨折,跌跌撞撞的治愈之路

62岁的姚先生于2020年9月入院,根据姚先生所述:左小腿曾于2018年因外伤导致胫骨骨折。经过治疗,2019年姚先生在复查时发现,骨折的位置并没有长好,出现了“骨不连”的情况。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姚先生便前往省级医院继续治疗。

经过“髓内钉+钢板”联合治疗后,姚先生的病情并没有得到好转。术后伤口出现红肿,局部皮肤破溃,还形成了窦道。尽管姚先生辗转了全国多家医院救治,但是都没有获得好转。这可愁坏了一家人。

2020年9月,姚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我院骨科,求诊于文根主任。经过细致的检查,文主任发现姚先生的小腿留下了陈旧了手术瘢痕,窦道里还有脓性渗出。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渗出液中为多重耐药表皮葡萄球菌。最终,文主任以“左胫骨骨髓炎”将患者收治入院。

入院后,文主任先为患者进行清创处理,取出内固定,并使用骨水泥填塞,最后石膏固定治疗。

大约一个多月之后,姚先生的伤口恢复良好。于是,11月22日再次回到我院,将骨水泥取出,接受植骨治疗,术后骨愈合。

新方式、新想法,保住完整肢体

其实,开放性骨折的术后感染率较高,所以类似于姚先生这样的病例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如果没能及时治疗,那么局部皮肤和软组织、肌肉、以及骨骼关节均有可能受其影响,导致肢体无法发挥正常功能,影响患者的生活状态。

文主任介绍,在为姚先生清创的过程中,局部皮肤瘢痕化,骨端周围软组织充填,局部部分组织坏死。为了保留尽可能多的组织,在伤口彻底清创后,骨缺损部位选择了骨水泥进行填塞,促进诱导膜的形成。

由于姚先生的病程较长,多次手术,伤口周围广泛瘢痕,局部形成窦道、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骨缺损和骨髓炎,影响了正常活动,如果病情继续延误下去,甚至需要截肢。为了增强局部组织的抗感染能力,降低了传统手术中假体周围感染的风险,文主任认为,需要尽快修复窦道缺损,帮助骨骼及肌肉组织生长,这是是影响本次治疗结果的主要因素。也只有尽快修复正常组织,才有机会选择植骨的方式,提高保肢的可能性。

对于常用的保肢手术,如果存在复合组织缺损,则需要结合多种技术,缺失的组织越多,重建的难度就越大。

思考再三,文主任分阶段使用骨水泥垫片防止窦道感染,此外,骨水泥间隔物还可以为假体的二次植入创造和保留空间。在二次治疗时,文主任团队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了骨假体的个性化定制,以此实现保肢以及保留运动功能的目的。皮瓣和定制假体的结合,以及这种情况下分期手术的想法,为大规模复合组织缺损提供了新的选择。

过去,考虑到骨折后伤口迁延不愈,以及严重烧伤、创伤后周围软组织愈合能力差的情况,植入手术可能具有很大的感染风险。而现在,通过结合传统修复和重建医学工程技术,医者可以更加精确、便捷的为患者进行保肢,尽量减小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这是医疗行业与显微外科相结合后的有效临床转化,也希望这一技术能够造福更多的患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