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
2017年11月19日 11542人阅读
脂肪肝(fattylive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病因
目前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肥胖
2.长期或大量饮酒
3.快速减肥
4.营养不良
5.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
6.药物
7.妊娠
8.其他感染、病毒性肝炎、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
临床表现
脂肪肝一般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根据脂肪变性在肝脏累及的范围,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患者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疲乏感是脂肪肝患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
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少数患者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
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
检查
1.体检
约30%~100%的患者存在肥胖,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患者可有脾肿大和肝掌。
2.实验室检查
轻度脂肪肝,肝功能基本正常。中、重度脂肪肝,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中度升高,达正常上线的2~5倍。一般肥胖性脂肪肝ALT高于AST,反之,酒精性脂肪肝AST高于ALT。半数患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可升高2~3倍。80%以上患者血清胆碱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可异常。
3.B超
B超对脂肪肝的检出比较灵敏,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但B超不能确定肝功能受损的程度,也很难发现早期肝硬化。
4.CT和磁共振
5.肝组织病理检查
诊断
通过病史及辅助检查,不难诊断脂肪肝。可通过肝功能、血脂、B超、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如果怀疑病情发展到肝硬化阶段,还应检测“肝纤四项”等项目。
并发症
脂肪肝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并发表现:
1.常并发有酒精中毒的其他表现如酒精依赖、胰腺炎、周围神经炎、贫血舌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2.营养过剩型脂肪肝可并发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痛风、胆石症等。
3.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常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存如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4.妊娠急性脂肪肝常并发有肾功能衰竭、低血糖、胰腺炎、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5.重症脂肪肝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动脉硬化性血管事件,而肝病相关死亡原因仅见于脂肪性肝炎所致肝硬化,为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首要目标是控制代谢紊乱,防止糖尿病和心脑血管事件;其次是逆转肝细胞脂肪变,减少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发生;附加要求防止脂肪性肝炎,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1.改变生活方式
(1)找出病因 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重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
(2)饮食治疗 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
(3)运动治疗 促进体内脂肪消耗。主要应选择有氧运动。
2.药物治疗
到目前为止,尚无防治脂肪肝的特效药物。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常规推荐保肝药物治疗,建议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或肝酶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辅助治疗。
预防
1.合理饮食,摒弃不良生活习惯。
禁酒戒烟,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要避免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2.适当运动。
3.选用药物时要慎重,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慎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