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转移脑膜癌诊断共识
2020年08月24日 876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脑膜癌病(MC)又称癌性脑膜炎,是指恶性肿瘤弥漫性或多灶性脑膜(包括硬脑膜、蛛网膜及软膜)和脊膜播散或侵润,而颅内并无占位性实质病变,为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癌症患者晚期阶段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徐刚
脑转移性肿瘤包括脑实质转移和脑膜转移,脑膜转移较脑实质转移少见,但预后更差
脑膜癌诊断与治疗共识的必要性
➤ 脑膜癌病发病率逐年增高
➤ 脑膜癌病属于神经内科疾病,认识不足
➤ 随着检测手段的增多,目前国内脑膜癌病诊断标准不全面,不规范
➤ 肺转移诊治专家共识对于脑膜癌病的叙述片面
脑膜癌病的诊断
1. 目前国内诊断脑膜癌病的标准
① 有明确的癌症病史
② 临床上有新近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③ 典型的CT、MRI影像学表现
④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
凡具备①②项加上③或④项即可确诊。如果患者有原发肿瘤存在,且有单独明确的影像学表现,即使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阴性也可诊断为MC。
2. 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
脑膜转移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
➤ 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易误诊
➤ 肿瘤细胞可侵润神经系统各个领域
➤ 起病隐匿,也可突然发病
➤ 颅压增高为其主要特点
➤ 积极寻找原发灶,10%-30%的患者找不到原发灶
脑膜转移脑膜转移癌病诊断金标准:脑脊液细胞学
脑脊液细胞学是脑膜癌病诊断的“金标准”;敏感性为75%-90%,特异性为100%;重复3次送检检出率>90%。
脑膜转移癌病的影像学
二代测序ctDNA无创肿瘤突变检测,动态监测,早期辅助诊断
鉴于非肿瘤性疾病及良性肿瘤不会产生循环肿瘤DNA(ctDNA),脑脊液ctDNA的检测有助于补充脑膜癌病的诊断。
脑膜转移癌病的诊断流程
1. 脑膜转移癌病诊断流程
2. 脑膜癌病诊断标准
脑膜癌病的治疗
1. 治疗原则
2. 治疗目的
➤ 减轻神经症状
➤ 延长生存期
➤ 改善生活治疗
➤ 带癌生存、从容离世
3. 治疗反应评估
➤ 标准化神经检查
➤ CSF细胞学(在所有癌症中)
➤ 流式细胞术(在血液学癌症中)
➤ 头颅增强MR检查
4. 鞘内化疗
5.靶向治疗
6. 并发症的治疗
(1)脑积水
(2)脑血管病
(3)骨髓抑制和全身衰竭
小结
➤ 随着脑膜癌病发病率升高及认识不足,共识的制定势在必行
➤ 脑脊液细胞学是传统诊断的金标准,脑脊液ctDNA是分子诊断水平的金标准
➤ 靶向治疗基于分子分型,是今后治疗的趋势
➤ 中西医综合治疗及心理干预对提高生存期非常重要
➤ 与癌共舞,带瘤生存是我们医患共同努力的方向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