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胆囊的作用,及胆囊术后的并发症!

2019年10月23日 847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胆囊是不是可有可无?胆囊切除后有哪些并发症?切除胆囊要严格掌握指征,那保胆取石又如何呢?



胆囊,位于右侧肋骨下肝脏后方的胆囊窝内,呈囊样结构,容积约40~70ml,分为底、体、颈、管四部分,颈部连接胆囊管,胆囊管与肝脏的肝管汇合成总胆管,总胆管末端与胰管汇合,并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内侧的乳头上。



胆汁是由肝脏合成,一天24小时分泌胆汁大约在800~1000ml,呈持续分泌,经胆管到达胆囊,在胆囊内浓缩、贮存。进食时胆囊收缩,分泌胆汁到十二指肠内帮助食物消化,正常情况下胆囊是按机体消化的需要分泌胆汁量。



一、胆囊有什么功能呢?



01

贮存胆汁



一个饥饿的人(即非消化期间),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当消化需要的时候,再由胆囊排出,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同时又起到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



02

浓缩胆汁



肝脏产生的胆汁大部分是水和电解质,呈金黄色碱性,到达胆囊后由胆囊黏膜吸收大部分水和电解质返回到血液,留下胆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呈弱酸性的胆囊胆汁。



03

分泌黏液



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保护胆道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胆汁,是食物消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产生于肝脏,贮存于胆囊,进食后排入肠道,帮助消化。



当你进食的时候,胆囊就会挤一点胆汁出来帮你消化,每次排泄的胆汁量,按照食物消化的需要来供应。如果你没有了胆囊,肝脏产生的胆汁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流入十二指肠内,完全不管你需不需要,不需要也流。



因此,胆囊的作用非常大,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二、切除胆囊,对身体有什么坏处呢?



01

拉肚子



这最常见的,就是因为胆汁不按照需要不停地往肠子里面流。胆汁失去了胆囊的浓缩作用,肠道内的液体量会明显增加,而且胆汁中胆汁酸会刺激肠道,促进肠道蠕动加快,你就会拉肚子。



02

肚子胀



胆囊切除后,胆汁不会按照食物消化的需要来供应。在进食后消化食物需要胆汁帮忙时,胆汁量也不会增多,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来消化食物,就会发生消化不良,肚子胀。



03

胆汁反流性胃炎



食物消化分为消化期、消化间期,消化间期会发生肠胃逆蠕动,这本是正常现象。胆囊切除后,在食物消化间期肠道内也有胆汁存在,当肠胃逆蠕动时就会发生肠内胆汁反流入胃的现象。胆汁对肠黏膜没有损伤,但一旦反入胃内,就会损伤胃黏膜。



胆汁的主要成分—胆汁酸,对胃黏膜屏障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在胃内酸性环境下胆汁酸对胃黏膜的侵袭力增强,其与消化酶等共同作用可导致黏膜细胞和组织结构的改变,同时削弱胃黏膜的多种保护机制,并促进其他损伤因子如胃酸和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这就是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囊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常相当常见,做个胃镜就能明确诊断。由于解剖结构改变,这种胆汁反流性胃炎不能根治,只能控制了。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症状:上腹部饱胀感或不适,可有上腹隐痛或剧痛,常呈周期性发作,可伴嗳气(打饱嗝)、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消瘦等;少数还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



04

易产生胆管结石



胆囊切除后,有胆囊分泌的保护胆管的黏液就没有了,胆管黏膜容易受损;贮存胆汁的地方也没有了,胆管就会增宽,以代偿胆囊的部分功能,胆管变粗变形,胆汁排泄不畅,容易长结石。



胆囊结石原因是胆汁成分过饱和,胆囊切除后,过饱和的胆汁就可能会在胆管内形成结石。



05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总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开口的地方有一个肌肉叫Oddi括约肌,控制着胆汁、胰液的流出。



胆囊切除后,有时Oddi括约肌功能会发生障碍,胆汁、胰液排泄不畅,胆管、胰管内压力就会增高,可使你上腹剧烈疼痛,并可向腰背部放射,但检查又无总胆管结石等器质性病变,往往就是它了。



06

结肠癌的发生率增高



胆囊切除后,肠道中次级胆酸的含量和比例增高,而次级胆酸具有致癌或帮助致癌作用,因此,结肠癌的发生机率会增加,当然不是说一定会得。



但这点在学术界仍有争论。大规模临床调查:42089例胆囊切除患者随访后证实胆囊切除不构成结肠癌的危险因素。



胆囊切除的患者,若有结肠癌家族史、结肠炎、结肠息肉病史的,更要注意每年复查结肠镜,毕竟这些都是结肠癌的高危因素。



总之,胆囊是上天赋予人类的一个有用的器官,贮存胆汁、浓缩胆汁,切除胆囊后确实会对身体有些影响,最常见的可能就是拉肚子、胆汁反流性胃炎。因此,不能随便切除胆囊。



三、胆囊切除术及保胆取石术指征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是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少部分患者胆囊结石会诱发胆绞痛,继而发生细菌感染,表现为急性、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时胆囊容易坏疽危及生命;而长期慢性胆囊炎,胆囊会失去功能,成为感染灶,甚至会发展为胆囊癌。部分胆囊息肉,长大到一定程度容易癌变。因此,胆囊该切除时还是要切除,当然切除胆囊必须严格掌握指征。



01

胆囊息肉,胆囊手术切除术的指征



首先要重视胆囊息肉的“癌变高危因素”,有以下任何一项,其癌变风险明显增加,更要高度重视!



•年龄>50岁;

•胆囊息肉大于10mm;

•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

•局灶性胆囊壁增厚,厚度>4mm;

•印第安族裔。



综合国内外指南共识,胆囊息肉有以下情况,需及时手术切除胆囊:



1)息肉直径≥10mm(约1/4发生恶变);



2)息肉直径<10mm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者;



3)胆囊颈部息肉或息肉生长部位邻近于胆囊管开口;



4)胆囊息肉6~9mm,有任何一项“癌变高危因素”者,建议手术治疗。



5)对于暂时不需要手术的胆囊息肉,需定期超声检查。在超声随访过程中,如果胆囊息肉增加≥2mm或达到10mm,建议行胆囊切除术。



02

胆囊结石,胆囊手术切除术的指征



1.胆囊结石直径≥3cm;

2.瓷化胆囊;

3.有症状的胆囊结石;

4.胆囊结石的数量较多,充满胆囊;

5.合并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cm的,不管有无胆囊结石;

6.无症状胆石病,胆囊息肉直径6mm~10mm及息肉生长;

7.胆囊息肉伴无症状胆石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8.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

9.结石合并胆源性胰腺炎。



既然胆囊很重要,那么对胆囊结石的患者是否可以“保胆取石”?



保胆取石术,就是手术取出胆囊内结石,而保留胆囊的方法,其优点是保留了胆囊的功能。但由于发生胆囊结石的内环境没有改变,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率极高。



03

保胆取石手术有严格的手术指征



1.B超检查胆囊大小正常,没有结构异常,囊壁光滑没有增厚;结石可在囊内移动,以体大、个数少为宜。



2.胆囊在进食油腻食物后,体积能够缩小为原大小的2/3或更小。这说明胆囊具有良好的收缩功能。



目前,保胆取石手术并非国内外主流推荐的方法。其实,依照国内外胆石症处理共识,从保胆取石手术的指征来看,这些胆囊结石症患者大多数是可以观察的,就是胆石能与机体和平共处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