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孩子得脑瘫了
2018年03月06日 1117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1、固定姿势:小儿在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2、哺乳困难:小儿在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乏无力,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嘴不能很好闭合,体重增加不良。
3、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4、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高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5、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6、不笑:如果小儿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7、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小儿脑瘫判断
1、下肢交叉反射:检查者使患儿侧卧。抬起一侧下肢,正常儿可见另侧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脑瘫患儿另侧下肢亦一起抬起。
2、立位:检查者提两下肢倒悬,放开一手时,正常儿髋、膝关节屈曲下落,而脑瘫患儿为原位。
3、坐位:同龄儿能做到稳稳坐或稍帮助能坐,而脑瘫患儿不稳定和两上肢不随意运动明显。如轻轻推头倒向后方,正常儿则呈弓背取防御姿势,脑瘫患儿则会“叭哒”倒下。
4、抓握反射:检查者在小儿下肢方向,叫小儿握检查者两侧拇指。脑瘫患儿抓住拇指不放,抬起上身。正常儿则在上体抬起前放松拇指。
5、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者两手持小儿侧头部左右回旋头。如为脑瘫患儿则会出现颜面侧上肢伸展,反对侧上肢屈曲姿势。
6、俯卧位:正常儿俯卧位呈以上肢支撑身体姿势,头抬起。脑瘫患儿手呈软塌塌的样子。
7、踢蹬反射:小儿仰卧位,检查者以一侧手掌来按压脑瘫患儿膝时,另一侧下肢会做踢蹬运动,而正常儿看不到这种运动。
8、踏步反射:检查者扶小儿两侧腋下保持立位,正常儿时两下肢稍开大,足底着地立。脑瘫患儿则以足尖立,且两下肢一边交叉,像有意识地踏步。
9、惊吓反应:检查者使患儿取仰卧位躺下,检查者从头侧稍稍靠近,突然用双手叩敲小儿头左右侧。正常儿闻声上肢或下肢只有瞬间地抖动。而脑瘫患儿上肢和下肢均会抬举,且上肢有短暂地停举。
小儿脑瘫检查
1、MRI检查:因MRI成像技术具有多方向切层,多参数成像,能更精确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大小及性质特征,同时能够克服CT检查中伪影的产生,显示清楚一些CT检查不能显示清楚的部位。头颅MRI可以为临床诊治脑瘫提供更加详尽准确的资料。脑瘫儿早期头颅MRI的影像学改变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囊腔形成,程度不同的脑室扩大和脑室壁不规则,髓鞘形成延迟等。晚期脑瘫儿MRI影像改变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内T2高信号,脑白质容量减少,脑室扩大且室壁不规则,胼胝体变薄,脑沟、脑池异常改变,脑沟可接近或达到侧脑室边缘。
2、CT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脑瘫患者的病型、病情、病因以及并发症,对于脑瘫患者的诊断以及未来预后的评估都十分重要。不同的病因对脑组织产生的损伤可导致CT不同的改变,窒息多引起中心性萎缩或皮层萎缩,核黄疸引起的脑瘫CT改变不明显或仅为轻微改变,早产儿CT改变可出现中心性萎缩、侧脑室中央部异常及侧脑室中央部周围的分割性萎缩等。痉挛型脑瘫患者常在额叶、顶叶都存在低密度区,脑沟加深,侧脑室扩大。脑室越大痉挛型脑瘫的症状就越明显。痉挛型脑瘫的CT检查表现为瘫痪对称半球明显萎缩、脑室周围组织软化、脑室扩大。双瘫的患者CT改变可出现中心型脑萎缩,四肢瘫患者可见到弥漫性萎缩,有些患者还伴有脑积水、双侧贯通或空洞性改变。手足徐动型患者较少出现CT检查的异常。
3、诱发电位:视力减退或听力障碍者可分别给予视诱发电位和听诱发电位检查。
4、肌电图:了解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小儿脑瘫合并肌萎缩者尽可能做此检查。
5、脑电图检查:这种脑瘫的检查诊断方法对幕上肿瘤的定位阳性率高,病变区皮层出现慢波。
6、脑电地形图:检测患儿脑发育与脑波变化。
7、脑阻抗血流图:检查脑部血管功能和供血情况。
8、超声波检查:中线波向健侧移位。B超断层显像能看到占位病变位置的大小。这也是常见的脑瘫的检查诊断方法。
9、血管造影:是常用的脑瘫的检查诊断方法,可作定位以定性诊断。放射性同位素脑扫描,可见同位素浓集现象。
10、脑脊液检查:当脑瘫患者伴有频繁癫痫发作时,应进行脑脊液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