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尿培养您做了吗?如何做?

2019年01月23日 857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尿路感染是指尿路内有大量细菌等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可以有或没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寒战、高热,甚至造成败血症威胁生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很多患者由于反复发作尿路感染,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陈善闻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其中90%的门诊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见于再感染、留置导尿管、有并发症之尿感者;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病人及肾移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皮肤创伤及吸毒者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多种细菌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先天性畸形和阴道、肠道、尿道瘘等。

正常尿液虽是无菌的,但外尿道寄居有正常菌群,故一般尿的病原体检查无临床意义。当清洁中段尿菌数超过100000个/ml,可诊断为尿路感染。菌落数在5×10000-100000之间时,可能感染。菌落数<5×10000时,无感染。尿培养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尿液进行细菌学培养,明确造成尿路感染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并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明确哪些抗菌药物对该细菌有效。医生根据尿培养的结果和患者年龄、药物过敏情况、肝肾功能情况选择恰当的药物、合适的剂量和用药方法进行治疗,使患者尽早的康复。

很多医生和患者忽视了尿培养的重要性,又没有掌握不同情况下不同类型患者的致病菌是什么,对什么抗菌药物敏感,经常凭“经验”用药,而造成治疗不满意,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因延误治疗威胁患者的生命,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建议医生和患者在尿路感染治疗前别忘了做尿培养。

尿道口周围平常有细菌存在,必须把尿道口洗干净,否则培养出来的细菌就不是尿中感染之病原菌,是污染的细菌。留尿时请遵循以下原则:(1)最好采取清晨第一次尿;(2)使用医院准备的无菌有盖容器;(3)女性外阴部先以肥皂水清洗,再用水洗净,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约10毫升于容器内,立即加盖,尽快送检,勿超过1小时,否则,4℃冰箱暂时保存,若疑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应立即接种,不能放冰箱保存。男性应翻转包皮清洗,同样先用肥皂水,再用清水;(4)如果采集中段尿无法避免污染,也可用导尿法和膀胱穿刺法,但比较麻烦和易造成逆行性感染;(5)最好在用药前或停药1~2天后进行细菌培养;(6)不要在尿中混入防腐剂或消毒剂。

尿培养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一般占1/3-2/3。影响尿培养结果的因素归纳有如下10种:(1)中段尿收集不合标准,外阴消毒对尿培养影响很大,消毒液过多而混入尿标本,抑制了细菌生长,出现假阴性结果。(2)尿液收集要新鲜,放置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否则细菌大增,出现假阳性。(3)尿培养前曾使用抗菌药物,尿中细菌发育受抑制,可出现假阴性。(4)膀胱内尿液停留时间短(不到6小时),细菌没有足够的时间繁殖,或饮水太多,稀释了尿中细菌,影响了结果的正确性。(5) 细菌感染病灶与尿路不通。如在血行性肾盂肾炎的早期或尿路梗阻时,病人有明显尿路感染症状,但尿细菌培养阴性。(6) 尿液的酸碱性不适合细菌生长。(7)菌种不同,对菌落计数有影响。(8) 病原菌营养要求高,在培养基上不易生长;接种技术上的错误,也可影响结果。(9)尿路感染的排菌可呈间歇性,如慢性肾盂肾炎没有急性症状时,尿培养可为阴性,但在其急性发作时,尿培养则常为阳性。(10)L型细菌只能在高渗培养基内生长,一般培养基不能培养出来。有人估计,肾盂肾炎患者尿细菌培养阴性者,大约20%与L型细菌有关。由此可知,对于尿培养阴性要分析其原因,要结合临床进行诊断及治疗,尿培养阴性并不能排除尿路感染,有时还要反复多次进行。

药敏试验报告中S、I、R 指的是什么:S(susceptible),是指细菌对抗菌药敏感,使用常规剂量时的平均血浓度超过MIC 5倍以上,用常规剂量通常有效;I(intermediate)是指细菌对抗菌药中度敏感,常规剂量时平均血浓度等于或略高于MIC,需用高剂量或对体内药物浓缩部位的感染可能有效;R(resistance)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耐药,药物对细菌的MIC 高于应用常规剂量时的血浓度,应用常规剂量治疗通常无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