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儿毒性红斑 又称新生儿过敏性红斑,是一种新生儿期极为常见的现象,发生率大约为30%~70%。新生儿出生时或2~3天后在臀、背、肩等受压部位的皮肤上出现孤立散发的红斑样皮疹,或多或少,直径约1厘米或更小些,或融合成大片。红斑中央有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风团,高出表面,有时散布一些疱疹,疱液无菌。
2.新生儿一过性脓疱性黑皮病 新生儿在出生时或二十四小时内全身出现水疱或脓疱,边缘会有鳞屑,而后形成色素沉着。水疱或脓疱在3天内即可消失,但色素沉着可持续3个月之久。 3.尿布皮炎 尿布皮炎俗称“臀红”,或叫尿布红斑,是一种发生在婴儿尿布包裹部位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新生儿皮肤非常娇嫩,出生后又离不开尿布,由于被大小便浸湿的尿布未能及时更换,尿中的尿素被粪便中的细菌分解,产生的氨刺激皮肤引起炎症。皮疹可向外延及大腿内侧或腹壁等处。
4.新生儿脓疱疮 多见于4~10天新生儿,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红斑、水疱或大疱,后成脓疱,可蔓延全身。严重时伴发热、精神萎靡、腹泻、呕吐。
5.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其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的嗜菌体Ⅱ组黄色葡萄球菌,此种菌可产生一种表皮松解毒素,临床上表现为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是发生于新生儿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主要发生于出生后1~5周的婴儿,偶见于成人。患儿突然发病,初在口周或眼周发生红斑,后迅速蔓延到躯干及四肢近端以至全身。
6.新生儿单纯疱疹 患有阴部疱疹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被感染的机会较多,感染的类型包括皮肤、眼、口腔、脑甚至播散性感染。多数在出生后4~7天出现发热,重者伴发呼吸困难、黄疸、肝脾肿大。该病凶险,预后差。
7.胎传梅毒 本病是由苍白螺旋体即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可以侵犯皮肤、黏膜及其他多种组织器官,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病程中有时呈无症状的潜伏状态。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而发生胎传梅毒。年龄小于 2岁者为早期先天潜伏梅毒,大于2岁者为晚期先天潜伏梅毒。早期先天梅毒(2岁以内)皮损常有水疱、脓疱、红斑、丘疹、糜烂、皲裂等。晚期先天梅毒(2岁以上)以实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等为较常见的症状,还可出现皮肤、黏膜树胶肿及骨膜炎等。 新生儿粟丘疹: 病 因 系由毛囊皮脂腺阻塞而形成的皮疹,有人认为由胎脂引起,也有的认为系由母体的男性激素睾酮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致使皮脂腺分泌旺盛。同时毛囊上皮发生角化,毛囊口狭窄,引起皮脂潴留,于毛囊皮脂腺开口处,形成含脂质颗粒状小囊肿。临床表现 粟丘疹可见于多数正常的新生儿,出生时即存在,为1mm大小黄白色丘疹,表面光滑、坚实星球状,顶端尖圆,不融合,上覆极薄表皮,用手挤压可见坚实的角质样球状颗粒。一般无自觉症状,为完全无害的皮疹。多分布于颜面,尤以眼、鼻周等部位。大约在1个月左右消退。但也可存在达3个月之久。不需治疗。 新生儿痤疮: 病因不清。常有家族史,可能系由于在母体男性激素影响下,新生儿期呈现一过性皮脂分泌亢进,同时毛囊上皮角化异常,上皮细胞不能正常脱落,使毛囊口狭窄,皮脂潴留,形成粉刺,在毛囊内存在的寄生菌与脂肪酸的作用下而发生炎症。临床表现 本病几乎全发生于男婴,且到青春期必患重型痤疮。患儿出生后不久,于面颊、额部等处,出现少许丘疹或黑头粉刺,也可形成脓庖。病程经过不同,一般数周内即可消退,不留痕迹。有的丘疹、脓庖持续数月,可遗有凹陷性浅疤。 诊 断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不难。需要鉴别的有新生儿的碘、溴痤疮疹,常表现为严重的脓疱或肉芽肿样损害,且喂奶母亲有服碘。溴化合物史。其次为新生儿念珠菌病,通过真菌检查可以区别。 治 疗 轻症不需治疗,待其自然消退。重症可采用消炎、抗感染、防止形成疤痕等对症措施,切忌应用糖皮质激素类霜剂或软膏。 新生儿脂溢性皮炎:病 因 本病为发生于生后数周至2个月内的小儿,可能与来自母体雄激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暂短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临床表现 皮疹好发于头皮、眉弓、鼻翼旁。表现为红斑,表面覆有较厚的油腻性黄色脂痂。严重时,皮损可发展到颈、腋下等皱褶部位,头皮往往堆成层层厚痂,易继发感染。一般无全身症状,仅有局部不同程度痒感。改善喂养及停乳后即渐自愈。 治 疗 全身可对症止痒,局部痂皮或鳞屑宜用水洗,或外用油剂,如氧化锌油,每日2次,待痂皮去除后可选择低效皮质激素霜剂短期应用,如氢化可的松霜。有继发感染时可用红霉素软膏。 新生儿念珠菌病:新生儿念珠菌病又称鹅口疮,以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为最常见。 病 因 多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病原菌主要来自母亲产道、婴儿室医护人员或未洗净消毒的尿布、奶瓶等。临床表现 出生后1周左右,在舌、齿龈及颊黏膜等处出现边界清楚的乳酪样膜状物,将膜去除后基底鲜红,重者可发生糜烂或溃疡。口腔的念珠菌也可经胃肠道而达肛门,引起腹泻或发生肛周炎,表现为肛周皮肤黏膜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疱破干燥脱屑,伴有轻痒。进一步扩大,可波及整个尿布区。也可在尿布皮炎基础上继发本病。防 治 婴儿母亲及婴儿室医护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将念珠菌传给婴儿。局部口腔可涂1%龙胆紫溶液或制霉菌素溶液(10万U/ml),或特比萘芬霜。如口腔、肠道及尿布区三者同时存在皮疹,还需内服制霉菌素或氟康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