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帕金森病肯定会“手抖”吗?不一定!这种情况更要当心……
2020年11月25日 8083人阅读
“抖不停,不停抖”——日常生活中,大家对于帕金森病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手抖”,甚至有人将这种疾病称为“抖抖病”,下意识地认为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就是“抖”。那么,患上帕金森病就一定会“抖”吗?来听听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专家、功能神经外科刘伟钦主任的说法。
帕金森病症状多样 因人而异
目前的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的病变引起多巴胺分泌减少导致的,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国内帕金森病患者已经超过250万名,每年新增病例1万,约占全球一半。
▲ 神经元病变可引起多巴胺分泌减少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专家、功能神经外科刘伟钦主任在帕金森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表示,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运动症状,另一类是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除了运动症状外,患者还可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刘伟钦主任进一步解释道,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现往往因人而异,由于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同一患者在各病程阶段所表现出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尤其在疾病早期,具有呈隐袭性起病的特点,不易察觉。
相关研究显示,帕金森病首发症状存在个体差异,依次为:
◆1.震颤(70.5%);
◆2.强直或动作缓慢(19.7%);
◆3.失灵巧和/或写字障碍(12.6%);
◆4.步态障碍(11.5%);
◆5.肌痛痉挛和疼痛(8.2%);……
(来源:《帕金森病的预防与照护》,作者:程桂玲,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料库)
患了帕金森病 不一定会“手抖”
可以看出,在罹患帕金森病的人群中,约七成左右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这类患者起病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精神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手部静止性震颤在行走时加重。典型的表现是频率为4~6Hz的“搓丸样”震颤,部分患者可合并姿势性震颤。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患上帕金森病会“手抖”。
刘伟钦主任表示,帕金森病患者“手抖”给大家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但是,手抖并不是帕金森病的必备症状,还有30%左右的患者,在起病初期并不会出现“震颤”,或震颤程度难以被察觉。根据2015年国际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学会以及2016年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帕金森综合征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诊断帕金森综合征基于3个核心运动症状(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分别对应“慢”、“抖”、“僵”),即必备运动迟缓和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2项症状的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
刘伟钦主任坦言,由于动作迟缓僵硬、步态障碍等常被误认为是身体机能老化的常见表现,就诊率较低,常出现漏诊,可能贻误及早治疗干预的时机,更要在日常“留个心眼”。可通过以下9道自测题排查是否有可疑状况,争取及早就医诊断:
1.你从椅子上起立有困难吗?
2.你写的字是不是比以前小了?
3.有没有人说你的声音比以前小了?
4.你走路容易跌倒吗?
5.你的脚是不是有时突然像粘在地上一样抬不起来?
6.你的表情是不是没以前那么丰富?
7.你的胳膊或者腿颤抖吗?
8.你自己系扣子困难吗?
9.你走路时是不是脚拖着地走小步?
如果有超过3道题的答案为“是”,建议立即就诊,通过相关检查明确是否为帕金森病,并遵医嘱治疗。
患上帕金森病该如何治疗?
一旦确诊为帕金森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如果能及早、规范的治疗,不仅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还可能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其重要。
刘伟钦主任表示,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早期主要是以左旋多巴为主的药物治疗。但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止或随意调整用药,病情将会加重并难以控制。一般来讲,药物治疗的“蜜月期”为5年左右,此后便可出现疗效减退、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等。
▲ 刘伟钦主任为帕金森病患者手术
对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除疾病本身的进展外,往往还有药物副作用、运动并发症“拖累”,病情沉重而复杂,单靠药物治疗很难奏效,可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案,如脑起搏器(DBS)手术或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术等,术后再配合药物、专业康复运动和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的治疗强调的是及时和规范,为了更好地帮助帕金森患者解除病痛,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现已开设帕金森病专病门诊,由具有多年丰富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刘伟钦主任领衔。多位国内脑科疾病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支持,组成专业治疗团队,为每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实行一对一病情诊断,制定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